成 县
成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因古成州而得县名。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山区,陇南市北部偏东。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省略阳县毗邻。
成县素有“陇上江南”、“陇右粮仓”之称。“2007年被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保护组织中国分部确定为全国三十三个“千年古县”之一、201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成县有西狭颂风景名胜区、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杜少陵祠等景点。[1]
目录
历史沿革
成县上古为《禹贡》雍州之域。
西周:周文王为南国化疆,后孝王封非子于秦,养马汧渭,地属秦地。
东周:春秋时期为白马氐国。
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封天下为三十六郡,成县属陇西郡,称下辨道。
汉:始置武都郡,以县改属之,仍称下辨道。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武都郡隶属益州刺史部。
新朝:王莽代汉后,改县称杨德。
后汉:仍为武都郡,治下辨,界于陇西、武都二郡之间。
三国时期: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遣将屯兵下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春正月,县入魏,隶益州刺史部。蜀汉建兴七年(229年),县复属蜀汉。蜀炎兴元年(263年),成县为魏所有,属雍州之武都郡。
晋:泰始五年(269年)置秦州,县属秦州之武都郡,下辨仍为郡治所。太元十年(385年),杨定称藩,表置仇池郡,以县入郡。
南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平仇池,县入宋,隶南秦州之武都郡。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446年),初置仇池镇,以县隶镇。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南秦州为成州,初置同谷县。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以同谷县属康州,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初置河池郡,以康州之同谷县属河池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以同谷县置西康州。贞观元年(627年),废西康州复置成州,以县属成州,隶陇右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成州为同谷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成州。宝应元年(762年),吐番攻陷成州治所上禄县。州治没吐番后,以县入属凤州,为唐、蕃犬牙交错地区。咸通七年(866年),复置成州,徙治县东南七里之宝井堡,后徙治同谷。后唐复置成州,治同谷县。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成州入属北宋,治同谷,领栗亭县。开宝六年(973年)升为团练。初隶陕西西南路,至道三年(997年),成州隶陕西路。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分利州为东西两路,以成州隶利州西路。开禧二年(1206年),州入金朝。开禧三年(1207年),州复属南宋。
元:至元七年(1270年),并同谷、天水二县入州,州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之巩昌总帅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成州入属明。初隶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之巩昌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改州为县,直隶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之巩昌府。
清:成县初隶陕西布政使司之巩昌府,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成县隶右布政使司之巩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成县仍属之。康熙七年(1668年),改巩昌布政使司为甘肃布政使司,成县因之。雍正五年(1727年),以天水、青石、白环三里入秦州,以阶州八百户、礼县府城村民及西固所军入成县。雍正七年(1729年),升阶州为直隶州,成县始属阶州。
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三月十五日,成县光复,属中华民国,初隶巩秦阶道。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裁撤清制府、厅、州、分州,一律改县制,并改知县为县知事。巩昌府废后,成县属陇南道(治天水,后改渭川道所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将甘肃省划分为七个行政督察区,成县划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天水)。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甘肃省划分为八个行政督察区,成县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公署驻武都)。全县置五镇八乡。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以汪川镇入属徽县。至此,全县四镇八乡。[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12月2日,成县全境解放,成县属武都专员分署。12月下旬,全县新建立5区48乡。
1955年5月1日,以西和县纸坊乡入属成县。
1956年,以县改属天水专员公署。
1958年3月25日全县为1镇23乡。
1958年7月20日,成县、徽县、两当三县合并,是为徽成县(县人民委员会驻徽县城关镇),属天水专员公署。
1961年12月30日,撤消徽成县,恢复成县[1]、徽县[2]、两当县建制。成县改属武都专员公署,县人民委员会仍驻成县城关镇。
1968年8月20日,成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全县为22个公社。
至1985年,全县设2镇、20乡、243个行政村,1472个村民小组。
1985年5月14日,武都专区更名为陇南地区,成县随属陇南地区。
2004年12月,陇南地区撤地设市,始置陇南市,成县归陇南市辖。
区划详情
2004年7月,县辖12镇5乡;15个居民委员会,245个村民委员会。
12镇:城关镇、抛沙镇、小川镇、红川镇、黄渚镇、店村镇、王磨镇、纸坊镇、沙坝镇、黄陈镇、陈院镇、鸡峰镇。
5乡:二郎乡、宋坪乡、索池乡、苏元乡、镡河乡 。[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成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的陇南山区,东北与徽县接壤,西与西和相邻,南以西汉水为界与康县相望,东南与陕西省略阳县毗邻。地处秦岭山脉南麓丘陵河谷地带,南北宽约55公里,东西长约52公里,地理坐标东径105°23′-105°57′,北纬33°29′-34°21′,总面积1676.5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境内多高山峡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在750-2377米之间。地貌特征南北为山地,中部为丘陵。青泥河及其支流切割形成的各地块贯穿其间。
气候
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冷暖适度。年均气温为12.1℃,无霜期186天,年日照时数1468.5小时,,年均降雨量581.6毫米左右,相对温度75%。
水文
成县境内有西汉水(犀牛江)、东河、南河、洛河等"一江三河"为主的水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成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3724万立方米,
其中东河流域6277万立方米,南河流域3135万立方米,西汉水流域3291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3567万立方米,其中东河流域1728万立方米,南河流域815万立方米,西汉水流域489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截至2010年,成县已知植物种类达1958种,动物种类54种。
粮食作物主要为冬小麦、玉米、大豆、薯类,荞麦等;经济作物以冬油菜、大蒜和多种四季蔬菜为主;经济林果主要有核桃、柿子、樱桃、板栗等,有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贵药材及千余种药用植物。
野生动物有梅花鹿、豹、熊、画眉、红腹锦鸡等十余种珍稀动物。
矿产资源
境内探明的金属矿藏有铅、锌、黄金、白银、铁、锰等17种,尤以铅锌储量较大,居全国第二大铅锌矿带,其地质储量约1100万金属吨。成县建成了以铅锌为主导,建筑建材、酒类酿造、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等五大工业体系。
土地资源
2008年底,成县耕地总面积为39850.37公顷(其中基本农田27895.26公顷),林地102296.87公顷,草地7364.34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5公顷。[4]
人口民族
人口
根据甘肃省陇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成县常住人口为24.2343万人。
民族
成县境内居住着汉、回、满、蒙古、藏等13个民族。
经济概况
概述
2007年,成县实现生产总值28.96亿元,比2006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产增加值4.79亿元,比2006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亿元,比2006年增长18.1%;第三产业增加值6.85亿元,比2006年增长10.0%。
2013年,成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3.07亿元,比2012年增长14.2%;成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99亿元,比2012年增长6.53%。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8.53亿元,比2012年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6.55亿元,比2012年增长15.2%。成县三产比为18.6:43:38.4。完成工业增加值12.4亿元,比2012年增长21.2%,其中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5亿元,比2012年增长2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26亿元,比2012年增长42.27%;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8亿元,比2012年增长18.2%;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6.1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2%;完成县本级收入2.94亿元,比2012年增长3.3%。粮食总产量达14.6万吨。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1元,比2012年增长16.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359元,比2012年增长24.9%。
第一产业
2012年,成县共完成各类农作物播种面积76.07万亩。
2012年,成县完成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4.7万亩(夏粮21.5万亩、秋粮33.2万亩)、经济作物21.37万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21.5万亩、玉米14万亩、马铃薯3.5万亩、大豆13万亩、荞麦2.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5.07万吨(夏粮5.79万吨、秋粮9.28万吨)。
2012年,成县经济作物以冬油菜(种植面积5.8万亩)、大蒜和四季蔬菜为主,经济林果主要有核桃、柿子、板栗、樱桃等,还有天麻、茯苓、杜仲等名贵药材及千余种药用植物。
2012年,成县畜牧业以猪、鸡、牛、羊为主,兼有水产及其它特种养殖。成县生猪存栏11.4万头,出栏15.3万头;牛存栏3.4万头,出栏1.8万头;羊存栏1.5万只,出栏0.92万只;家禽存栏49万只,出栏69.8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49万吨,鲜蛋产量0.32万吨,养殖水面400亩,水产品产量140吨。
2012年,成县农机总动力达22.57万千瓦,农业机械拥有量11050台(套),农机经营总收入7105万元,农机经营纯收入7512万元,完成机播15.84万亩、机收4.2万亩;机耕13.87万亩。
2013年,成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7.99亿元,,比2012年增长6.53%。粮食总产量14.6万吨。2013年成县特色产业中完成核桃树嫁接换优204万株,核桃坚果产量达1.18万吨,实现产值3.54亿元;核桃、蔬菜、中药材、烤烟等特色产业总面积达75.2万亩。2013年成县累计发展专业合作社448个,新增土地流转2.9万亩,升级建设农业示范园17个,新建标准化示范场6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96户。累计输转劳动力6.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92亿元。
2013年成立了成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
第二产业
2013年,成县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18.53亿元,比2012年增长20.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5亿元。
2013年,成县加快推进铅锌、白酒、水泥、农产品加工等26项工业项目。
第三产业
2013年,成县接待游客77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42%。实现旅游收入3.54亿元,比2012年增长45.1%。
2013年,成县建成了城乡农贸市场4个;新建配送中心和农家店56个;新建金融保险、贷款担保、邮政网点16个,发展物流公司11家。
2013年,成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78.3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4.6亿元。[5]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3年,成县民生投资5.36亿元,实施了70个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11个扶贫开发项目、35个村安全饮水工程、1639户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镇村文化大院、广场29个、便民桥4座,改厕1000座,解决了3.2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免费开放了文化、体育、图书、地震科普等场馆。建成通车排宋路、店村柏柳桥、王磨陈庄桥;新建成通村水泥路50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6项。
社会保障
2013年,成县减少贫困人口2.1万人;投资7076万元,新建成吕坝等12个精品新农村、张寨等4个示范村、闫山等6个达标村。发放惠农资金1.54亿元,成县城乡低保覆盖面达12%,医疗救助贫困城乡居民1.78万人次,配套和发放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资金1.25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均达97%以上。新增城镇就业3360人,提供公益性岗位317个。
2013年,成县城镇低保、农村四大类低保、五保标准分别每月每人提高20元、35元、17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
教育事业
2013年,成县开工建设了35个薄弱学校改造及校安工程项目,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兴办了成州中学;采取"民办公助"形式建设了晨旭幼儿园。成县现有高等院校1所--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成县高考本科上线率18.8%,较2012年提高6个百分点。
文体事业
2013年,成县举办了首届西狭颂全国书法大展,举办了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农民篮球运动会等8项文化体育赛事。
医疗卫生
2013年,成县全面落实了12项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项目,建成了县医院、中医院新建世行项目和8个村卫生室;实施了新农合"一卡通"试点工作;全面开展了妇女"两癌"普查、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和陇家福工程,推进了人口信息网格化管理和计生优质服务。[6]
风俗民情
民俗
成县竹篮寨泥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县民间社火、木偶等。
物产
成县核桃[3]、大白菜、成县樱桃[4]、蒜薹、水萝卜、柿子、核桃油等。
美食
特色小吃:豆菜蓬馍、锅巴、煎饼、粽子、暖锅子等。
旅游景点
西峡颂
成县西峡颂(亦作西狭颂风景名胜区)位于成县西10公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62年,甘肃省政府将《西峡颂》(亦作《西狭颂》)于附近另一处东汉摩崖石刻《耿勋太守碑》(亦称耿君表颂)同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峡颂于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鸡峰山
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成县县城西南15公里,鸡峰山[5]处于西秦岭余脉的徽成盆地中部,海拔1917米。绵延20多公里。鸡峰山面积12583.5亩,有以松、竹为主的乔灌木55科、100余属、200余种。水果、油料、香料、蜜源、药用和观赏植物102科、446属、1296种。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鸡峰山古来以"鸡峰耸翠"列成县八景之一,素有"陇右小峨嵋"之称。鸡峰山是以教佛为主的宗教文化建筑群。鸡峰山古来就是甘、陕、川三边佛教名山。1999年5月国家林业局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
杜少陵祠
杜少陵祠,又称杜公祠,杜甫草堂[6],时修筑于成县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凤凰山麓、青泥河两岸的一处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祠堂式建筑。杜甫在成县创作了《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工山》,《凤凰台》,《万丈潭》、《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发同谷县》等十几首诗篇。
其他景点:裴公湖、泥功山、五仙山、浪沟、吴挺碑 等。
历史名人
仇靖
仇靖,字汉德,下辨人。善文工书,汉灵帝建宁中为武都郡从史。建宁四年太守李翕开西狭道,靖作颂刻石。翌年,沮(今陕西略阳)之析里桥成,复为颂以记其始末。《西狭颂》摩崖石刻,靖撰文,书丹,文、书皆高古有致,而靖之名不见于史籍,惜哉。
仇绋
仇绋,字子长,下辨人。灵帝建宁中为武都郡吏,公元172年(熹平元年),沮之析里桥成,绋为之书颂。绋书法工绝。
同谷子
同谷子, 不知其居里姓氏。公元901---904年(唐昭宗天复年间),帝以朱温之乱,播迁至岐,皇后何氏畎猎无度全,两舍之外,百里飞埃。同谷子乃跨青牛诣行在,上书论事,并吟《五子之歌》。后虑之,潜令秦王相机诛之,事未行而同谷子已逸去。帝还长安,遣使召之,又逸去。于是,隐性名,为汉阳某之灌园叟。
张威
张威,字德远,宋成州人、号"张红眼",又号"张鹘眼"。初为策选锋军骑兵,与金人作战屡胜,后擢充利州副都统制,迁沔州都统制,屡立战功。后攻秦州无功而还,罢兵柄,卒于利州,终扬州观察使。
张恕
张恕(1767-1844),字可亭,清甘肃成县张旗寨人,嘉庆辛酉科贡生,官至钦点一等刑部主事,被嘉庆皇帝尊称为"恩师",被里人誉为"夜雨清灯",是嘉庆年间名重一时的京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