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我與傳銷的交集(李培華)

我與傳銷的交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我與傳銷的交集》中國當代作家李培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我與傳銷的交集

傳銷,這個親人害親人、朋友害朋友、同事害同事的社會頑疾,雖經警方多年打壓,但在一些城市隱蔽角落仍然遺有餘毒,僥倖存活。

前幾天,在手機里刷到一則視頻,內容是一名還在讀書的青年因與大人賭氣出走,誤入傳銷窩點,失去人生自由。為獲解救,他偷偷寫了一張求救字條用五元錢包裹後扔在窗外的大街上,被好心的路人撿到後報了警,最終,警方通過兩次擴大戰果,終於將這名報警人找到,獲得解救,並通知他的父母接回家。

關於「傳銷」這個臭名昭著的詞,我並不陌生,更是深惡痛絕,我曾三次與之不期而遇,可謂「緣分不淺。」

第一次是90年代末,我小舅子和他的幾個朋友從深圳回來,在縣城租了一間房子,說是專門從廣東回來開闢市場推銷保健食品螺旋藻。說這個保健產品吃了對身體有諸多好處、全國各地銷售十分火爆、外面(指我們城市外)的人和他們認識的許多朋友因銷售該產品都富起來了等等。他和他的幾個朋友建議我參加,並鼓動說:「你要是參加了,憑你的能力和口才,要不了多久就會飛黃騰達、令人刮目相看。」說得我好不動心。我當時也正停薪留職做生意,閒暇的時間多,手頭時常有些余錢,加之我看到他們一個個如紳士一般,時常西裝革履、談笑風生,稱這個為經理、那個是講師、主管什麼的,一天就講講課,輕鬆自在,很快就拉攏了一大幫人入了會,我便動心了,認為真是一個不錯的賺錢機會,爽快地掏了幾百元購買產品加入了團隊。後來,經過一段時間觀察,覺得不太對勁,又聽人議論說不合法、不是正當營生,於是我毅然決然地止步於此。

那時候的幾百多元,是上班時的三個多月工資,可謂後悔不已。從此,我對傳銷嗤之以鼻,一提起這話題,心中就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滋味。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奇葩的是20年後的一年,我又一次與傳銷「邂逅」。那是姨姐被同鄉以考察生意為名騙到福州做傳銷。雖然改革開放已進行了近十年,但內陸畢竟相對封閉,對外面的發展和新生事物知之甚少,思想也相對單純,這就給了一些唯利是圖的人騙取熟人信任的可乘之機。俗話說,朋友多了好走路,這回叫她去的又是姨姐夫從小長大的一名同鄉同學,說什麼也應該是絕對信得過的人。心想對方在外發了不忘家鄉人,內心還很是感動。就這樣,幾天後他們按約定到達了福州。到福州受到熱情接待和款待之後,每天的工作就是開會、聽課、生活也開得好。為達到讓姨姐儘快「下水」的目的,相聚中,「心細如髮」的同鄉同學還叫來了他們都相互熟悉的在外從事教學、保險等工作的同鄉遊說,稱他們雖然有工作不怕錢多,加入他們後很快就會實現財富自由等等。說實話,人都是向陽而生的,哪個不想飛黃騰達,嚮往美好生活啊,如果見到利益不動心,碰到機遇不曉得把握,那必定是白痴、傻瓜、低能兒。

要說,姨姐並非是好糊弄的人,她小學畢業後一直在城裡上學,結婚後在城裡經營一些小生意,閱人無數,見多識廣,一般人是真的難以糊弄得了的,可傳銷這東西就像個神迷魔盒、就像現在的電信詐騙一樣,一旦被靶向盯上,離上當受騙就是早晚的事。姨姐見那些熟得不可再熟的老鄉、同學一個個幾年不見便成了「大佬」,真是羨慕。再說大家都明白,古往今來,成功和出人頭地的主要法寶就是兩個訣竅,一是運氣,二是機遇。行騙者最高的絕招在於,怎樣抓住對方心理,並時時給你注入「品類繁多的麻醉劑」,讓你昏昏然不知不覺地乖乖順從地進入他們編織的美麗圈套。最終,姨姐在對方口若懸河的輪翻鼓動下,投入四千多元加入團隊。

辦完「會員」手續後,被蒙在鼓裡的她以為如獲至寶,滿以為真正找到了一條發財致富的黃金水道,在「上級大咖」和「成功人士」的鼓動下,多次要他催我過去,說是有一個賺錢的好機遇等着我去把握。

這之前,我已停薪留職多時、生意失敗後在家閒着無事,姨姐傳來這「好消息」,真是求之不得,於是我收拾好行囊爬上了南去的客車。

車到福州,姨姐和她的幾個上線(同鄉)早已到車站等候,當晚款待後囑咐我好好休息。說第二天帶我去聽課,我心裡咯噔一下:「聽課,莫不是傳銷吧?」果不其然,第二天上午,他們將我帶到一個類似電影院的大會堂,只見幾百人的椅子座無虛席,座椅周圍還站着許多沒有座位的人,進場就聽到「某某某,好樣的!」「某某某,你最棒!」的互動聲;台上台下人聲鼎沸,個個像瘋了的球迷,歇斯底里的喊聲、鼓動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從台上分享營銷方案和成功經驗的人的自我介紹得知,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教師、保險從業人員、企業管理人員和退役軍人等。憑我以前對傳銷的了解,我一看,壞了,認定傳銷無疑。忙悄悄給姨姐說:「這是非法傳銷,你莫聽那些人的蠱惑。」聽我這麼一說,她先是一驚,後又難為情地對我說:「着了嘛,大老遠的把你叫過來,原來是這樣啊。」我安慰她說:「你不了解不知真相,你也是一片好心,只不過你讓我過來也為你立馬止損提供了機遇、認清了傳銷的本質,吃一塹長一智,你要早點退出回去,不要指望這個能賺錢、能發財。」她後悔地說:「我都搭進去那麼多錢了,有點不甘心,再等等看吧,爭取撈點本回來。」結果經過接近半年時間的煎熬,不僅沒實現任何回報,每天必需的生活、住宿開銷使投入雪上加霜,成了愈陷愈深的無底洞,最終在損失一萬多元後才脫離魔窟。

再一次也是20年後的一年,因為生意失敗,家裡生活靠收賬維持,正琢磨找點事做,我妻子的親表弟從海口打來電話,稱他在海口經營一家酒店,一個人忙不過來,想找一個有能力又信得過的人幫她打理打理,一再聲稱最理想的人選就是哥你(指我)。我暗喜:真是老天有眼,我正愁沒地方討生活呢。

印象中,他有好幾年沒回過家了,聽說在外面混得不錯,如今打電話說當上老闆了,令我很是羨慕。可我又轉念一想,這僅僅是他的一面之詞,到底怎麼回事,我心裡還是有點打鼓、一頭霧水。不過,他媽媽和他大舅,也就是我的岳父是親兄妹,我們一直往來密切,曾經每次見到他我還稱讚他小伙子長得不錯、今後一定有出息,因此堅信自己:應當是信得過的人。但畢竟有過兩次傳銷遭遇,為慎重起見,我在電話里直接挑明:「不能是傳銷啊,我現在經不住那樣的折騰,一家人的生活境況……」沒等我說完,表弟打斷我的話自信地說:「放心吧哥,我你還信不過嗎?」沒過幾天,我根據他指引的路線到 到達海口,表弟和他的幾個「同事」將我接到一個出租屋。空曠的出租屋是一個三層沒有隔斷和裝修的清水房,面積約二百多平米,地板上滿是打的不規則的地鋪,我一看十分詫異:不是說在經營酒店嗎,怎麼又是傳銷?我苦笑着對表弟說:「你這個'老先生』啊」,我不知該怎樣說你,來之前我就有言 那時的海口,大片大片的爛尾樓比比皆是,滿目蒼涼。據說,海口最先被計劃列為沿海開放城市,一些房地產商便在此瘋狂投資,後來因海口四面環海,不好管理等原因停了下來,房地房泡沫破裂。因此,廉價的房租和空置的爛尾樓房成了管理上的死角,也成了傳銷人員隱蔽發展的天堂。當年,資產排名福布斯內陸富豪榜第五十八位、河南首富喬金嶺先生就因這裡銷亡的房地產泡沫糾葛而駕鶴天國。據表弟講,這裡容納了全國各地前往從事傳銷活動的幾千人。我遊走了一圈,此話不假。

過了一會,等氣氛有所緩和後,我平心靜氣地對表弟說:「我們是至親至親的親戚,我家現在的情況,都快無米下鍋了,你這樣迷信傳銷來找我,不是將我往火坑裡推嗎?念你年小,說句心裡話聽不聽隨你,就此放手,這是非法傳銷,要趁年輕找點事走正道,這是一條害人害己的路,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但他當時可能因年輕不諳世事,對我的苦口婆心沒有裝進耳朵,又過了一段時間,可能感覺實在混不下去了才徹底脫離那樣的組織、走上打工之路。後來我見到他時,感覺昔日帥氣的他已判若兩人——膽子變小了,性格也懦弱了……從很多方面看出,傳銷真正害了他一生。

幾次傳銷遭遇告訴我,傳銷真是害人害己的惡魔,雖然我的這些經歷是親人讓我遭遇的,但我更明白,親人的本質初衷是為了「一人有福帶動全屋」。但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相憐關係去實現他們「目無法紀、有錢就賺」的目的,我們應當隨時提高警惕、細心甄別,在外出旅遊、找工作、合夥做生意、特別是網絡交友等方面要高度防備,避免落入「殺熟」圈套,一旦受困,要冷靜、智慧地採取措施脫離險境,避免人身和財產損失。始終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不勞而獲的前面不是陷阱便是窟窿」的忠告,勤勞務實走正道,才永遠創造幸福生活唯一途徑。[1]

作者簡介

李培華,1963年4月生,重慶石柱人,現住湖北省利川市,退役軍人,曾在部隊從事宣傳工作,思想活躍,熱愛並喜歡記錄生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