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楼下的流浪猫(甚荒堂)
作品欣赏
我与楼下的流浪猫
我家楼下的流浪猫,一共有三只,一只叫大黄,一只叫大白,另一只也叫大白,区别是一为黄眼珠大白,一为蓝眼珠大白,都是它们的妈妈取的名。
它们的妈妈,一个五十来岁、退休在家的中年妇女,是一个七十多岁老太太的女儿,也是一个十八九岁大姑娘的母亲。
今年初春一天,还上中学的孩子从学校打回电话,说她早上出门时,见楼下花园里一只小猫怪可怜,要我给它送些吃的去。我包了两块酱牛肉下楼,找了一圈没有发现。这事纠结在心,写了一首诗:《女儿、老爸、和流浪猫》。其中形容的“绿眼珠子,麻黄皮毛”,是幼时玩伴家那只猫的模样,后来因他家地主出身,被上门抄家的红卫兵打死了。
一天,见一只大白猫,正趴在一辆小车的前盖上晒太阳,眼珠半闭半睁,神情慵懒自若。我凑到跟前,意欲看得仔细。猫儿抬头,将我上下打量一番,咪咪两声,翻身一纵,跳进旁边绿地里去了。
一天出外,刚迈下楼门台阶,看见白猫在供残疾人轮椅车使用的斜道上趴着。我冲它喵喵两声,它抬头,眯眼看我,似有响应。我走过去,隔着铁栅栏,伸手抚摸它的背。它也伸出爪子与我互动,并且调整姿态,尽量趴到我跟前。其毛色纯白,长而细软,却因沾染灰尘而发灰。想象要洗浴一新,该是何等漂亮。身上的肉倒还瓷实,不像常饿肚子。
回来上楼时,开电梯的女人说,那猫是在那里等吃的呢,楼里有人常拿东西喂它。我赶紧回家从冰箱里拿出一块冻肉,切了一点送去。我刚一蹲下,白猫就站起来,显见候吃已成习惯。我将肉放在地上,它张口咬咬,却又吐出,不知是不爱吃,还是在细细品味。我去了一趟商场回来,那点肉才不见了。
又过两日,在楼下便道路口,见白猫嘴里衔着什么东西疾走,却有一条长绳拖在地上,趋势似要钻出路边栅栏。我三脚两步赶去截它。白猫抬头见我,似觉一怔,对恃约莫半分钟,扭头走到旁边一块告示牌下趴下。我又赶紧绕回去,看看就要靠近,白猫站起身来,嗖地窜过栅栏,上便道那边去了。竟与我玩了一个声东击西。
一日下雨,刚打开楼口电子门,两只白猫一左一右,趴在门外的台阶上,活像双胞胎,又让人想到站门的石狮子,却是变型的袖珍版。始知一向所见的白猫竟是两只。我蹲下,伸手挠它们的背,一只嗖地跳下台阶,冒雨跑到一辆小车的底盘下,另一只则后退两步,趴在斜道上。
因此判断,退到斜道上的,便是我曾用冻肉侍候的那位。外出回来,见它还在那里,又取来一点牛肉干,递到它的口边,它张嘴咬咬,居然吐出,显是不合口味。一只流浪猫,挑嘴如此,匪夷所思。
猫咪因此日益让我牵挂,整个夏天,傍晚下楼散步,第一要务就是看猫,四下搜搜,总能见着一只。其除了在绿地里出入,有时还躺在庭中靠椅上打瞌睡,或蹲在靠椅后的石台上舔爪子,应该是不怕人的那位。我在一首诗《爱一个夏日里的热辣黄昏》中写道:“爱在楼下小花园里邂逅一只白色流浪猫,咱俩常常都不说话,只是四目相对出神”,可谓真实写照。
一天傍晚,左右不见猫踪,正打算坐下看晚报,一女人过来,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叫了一声“大白”,一只白猫从我身后嗖地窜出,眼珠子盯住女人的手,猴急得就要蹦出来。由是方知白猫的名字,并见识传说中的爱猫女人。女人说,这猫可仁义了,一唤就来,粘人得很,我上哪它跟到哪呢。
这时,又见一只白猫跳上石台左顾右盼,女人又叫:“大白快来。”那猫前行两步,却站住了,像是不敢过来。我问,怎么还是叫大白。女人解释,虽然名字相同,跟前的是蓝眼珠,那边的是黄眼珠。蓝眼珠粘人,而黄眼珠有些怕人。我仔细观察黄眼珠的神态,正是在便道的栅栏前与我对峙并玩声东击西的那位。
黄眼珠还是慢慢靠上来,显见其虽怕我,对于自己的妈妈,却是深爱着的。女人又唤一声大黄,就像变戏法,在她身后又钻出一只黄猫。女人说,这小东西刚才跑到马路那边去了,因要喂食才找到唤过来的。看其毛色,倒是酷似当年发小家的那只猫,较之两大白,色泽更光亮些,体态也更肥硕,想是加入流浪圈子的资历尚浅。
女人从手里袋子里取出些酱色颗粒一一派发。大黄和黄眼珠大白都将嘴凑在地上吃得欢,蓝眼珠大白却仍冲女人喵喵。女人说,嗨,忘了,这家伙,挑嘴着呢。女人这回拣出的猫粮,比酱色颗粒稍大块些,蓝眼珠凑着女人的手,这才喳喳地吃起来。
旁边有人打趣,夸女人有善心,疼爱她的猫闺女。女人说,甭说善心不善心的,就为这几只猫,每月买猫粮得好几百呢。我与女人拉起家常。女人说她本人不住楼里,楼里住的是她母亲,但她也住得不远,天天过来看妈时,也就稍带看了几只猫孩子。她妈也极爱猫,只是现在坐轮椅,上下多有不便。原来女人喂猫,也有为母尽责的意思。
听女人如此说,我不免良多感慨。女人及其母之爱猫,说是出于泛爱众生的大慈悲,或母爱之天性,均无不可,但她们在令猫咪享受怜爱的同时,未尝不也是为了自己,排解一种人生寂寞。
流浪之猫狗倘佯于人居环境,已成一种社会现象。它们得宠时为人掌上明珠,一旦遭弃而成乞儿,眼巴巴的望人施舍。而有人对于猫狗,爱时召之即来,厌时挥之即去,如此始乱终弃,何其自私!事虽细微,也见人性,其对通人性的猫狗冷酷如此,料想对人,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
猫之与人相处,据说已六千多年。记得曾见介绍,最早的家猫出现在今日埃及。野狼成为家狗,想是因为人类的狩猎,野猫成为家猫则是什么缘故?会不会是为了追求人居环境的老鼠?倘真如此,对人而言,猫情较之狗意的确逊了一个层次,这大约也是猫在人前保持一定独立性,而不像狗竭力摇尾乞怜的原因。
我搜肠刮肚想,猫在咱们的历史上都有什么逸闻趣事,只想到一个狸猫换太子,钱钟书的妙语打狗看主人面,打猫看主妇面,说得俏皮,却是本朝典故。倒是东海那边的日本人对猫的关注似乎更多些,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就以一只流浪猫为主人翁,其满腹经纶,冷看人类的阴暗龌龊,颇有些令人捧腹的幽默。另有正当红的村上春树,小说《海边的卡夫卡》写一怪人残酷屠猫,掏出猫心,血淋淋就吞下,不知其在日本文化中有什么寓意。
前些日的晚报上报道,有某人四处捕杀流浪猫,只为下锅,满足口腹之欲,报道此人啧啧赞美猫肉鲜美。说来惭愧,猫肉我也是吃过的,只是早已忘却滋味。那是三年困难时,我还穿着开裆裤。父亲将一只流浪猫打来炖了,村里人都来我家讨汤喝。时下并非荒年,何以下作如此?真到了荒年,这种人只怕人肉也是敢吃的。
也听说还有人逮住流浪猫,剥皮、挖眼、折骨断腿,极尽折磨之能事,比较起来,简单地夺猫命、吃猫肉倒算仁慈了。记得一两年前,曾有少妇将自己的虐猫丑行制成视频发到网上,当时只以为是个人变态,近日听说,其中竟有暴利可图,说是世上有人专爱看残暴可爱小动物的画面,有人就投其所好,制成光碟发售,竟已形成产业。人之堕落,何以竟至于此?其虐猫者,难道是老鼠投胎转世而来?
幸而世上究竟还有人爱猫,可谓流浪猫们不幸中之大幸。我也曾思忖,女人爱猫上心如此,何不悉数收编家中,也方便照顾?但又转念想,或许人家也有难处。孩子早先也曾要求养猫,被她妈以制造脏乱不易收拾一票否决了。而我的顾虑是,住在高层,猫咪想下楼溜达都不方便。既然己所不欲,也就勿施于人,让猫散放楼下也未尝不可,虽然坏处是还须提放恶人,好处是总算不离地气。
如今时令已是冬天,白天还好,早晚户外便有些寒意,趴在楼门口等吃的猫们没精打采的,活力大不如前。前天傍晚,见一只大白蜷在绿地中一棵松树的坑里,望去白花花的一团,一动不动,疑心它是不是有了三长两短,一粒小石子扔去,它嗖地跳起来,我的一颗心才如石头落了地。
相信有它们的妈妈在,吃喝是不成问题的,但猫咪们去哪里躲避天寒?尤其是想到它们的人中天敌,真是未免揪心。只好想,猫咪未做家猫之前,不也是一样露天宿地么。如今怎样将圈养的老虎放归自然,成为动物保护专家头疼的问题,猫咪既号老虎的师傅,如此流浪,没准儿又是在为徒儿做示范。抗御天寒和躲避恶人,都是其为着生存所必须面对的课题。思绪至此,竟也渐觉释然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