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我的母亲(赵玉柱 )

我的母亲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我的母亲》中国当代作家赵玉柱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个来自江北的农村妇女,五十年代,在江北的母亲得知我的父亲参加革命战争十多年后还活着的消息后,义无返顾的告别了家中的父老乡亲,不远万里来到贵州遵义地区下属的汞矿县城——务川,找到了已经退伍从政的父亲,他们在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热心帮助下,十分简朴地了却了婚姻大事。以后,就把我们兄弟六个陆续带到了这个喧嚣而新奇的大千世界。

别看母亲是一个北方农村妇女,她除了每天忙过几个儿子的吃喝拉撒后,其它时间就到务川汞矿创办的广播室里开机播放广播。那时的母亲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广播里每天都能听到母亲浓浓的江北乡土腔调。真的,有时连我们几个做儿子的也被母亲甜美给歌声给深深地打动!母亲的舞跳得也很棒!那时一到周末舞会,母亲把我们几个儿子安顿好后,不顾心胸狭窄的父亲的阻拦,急急火火的与其他舞友朝矿里开设的舞场走去,尽情地跳上一两个小时;母亲是一个很会持家而且很能干的女人,在她身上找不到半点劳累。她每天一大清早就起了床,先给还在熟睡的父亲冲一碗鸡蛋花,尔后有给我们几个烧水洗脸,熬上一锅粗制的早餐,再以后搜起父亲与我们几个穿脏的衣服到屋外不到50米远的共用水管处去洗。邻居们为我的母亲日夜操劳家务,不无称赞。

一九六二年大年初二的这天早晨,天气很冷,母亲早早地把大哥、二哥和我(我排行老三,当时才满两周岁)拽了起来,穿好棉衣棉裤,洗好脸,我和二哥坐在一盆燃得很旺的冈碳火边烤火,大哥负责扫地。母亲抬着一盆脏衣服到水管边洗衣去了。父亲为了招呼不满一岁的四弟五弟还睡在床上。

不知怎么的,穿得臃肿的我突然从小长凳上扑倒在火盆里,我奋力挣扎站了起来。这时,我的双袖衣口越燃越大,火焰直往我的脸上扑来……我的哭声更大更高了,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

睡在里屋的父亲听到我的哭喊声,问在扫地的大哥:“小贵州,小三哭啥?”他惊慌地回答:“三的身上燃啦!”由于父亲是北方人,他把“燃”字理解成仅是一点火星,于是便说:“你把它灭了。”谁知,大哥的扫帚朝我胸前用劲地掸了几下,火势受风燃得更旺……六岁的他只好又向父亲连声叫喊:“爸爸,爸爸,三的身上燃得很!”父亲似乎有些不耐烦:“喊你妈!”于是大哥站在门口,朝着正在洗衣服的母亲呼喊起来:“妈!妈!三的身上燃啦!……”大哥的第一句喊声刚落,母亲猛地转身,三步并成两步地朝家中跑来。冲进屋里,母亲一把将火球似的我拽到洗脸盆边,用尚有余温的洗脸水泼向我的手上、胸上、脸上……顷刻间,火被扑灭了。

可是,我的两只手和整个脸被火烧得糊焦黄。母亲见状,一把将我搂在她的怀中,痛哭起来。

父亲听到母亲的哭声,他一轱辘翻身跳下床向外屋一看,眼前的惨状使他如雷轰顶,只听到他喊了一声:“小三……”随即昏了过去。

我被及时送到医院治疗,但由于烧伤过重,我的手残了……

如此惨状,让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她没有过多地去责怪父亲的大意,而是一味地抱恨她自己没有做好母亲。

……

以后的两年,我们又添了六弟。1965年,由于务川汞矿被中央收回直管。那里的管教干部、犯人疏散到其他劳改农场(厂矿)。我们家由黔北调到黔西南偏远的贵州省花贡劳改农场。

母亲对父亲的这一选择,没有半点指责,而是心甘情愿地随着父亲告别喧嚣的黔北汞矿,颠簸千里来到了黔西南静谧的小镇上,重新过着农家似的生活。

这一呆,就是近四十年的光阴,父亲在一个大队担任过大队长、教导员等职务,到了1978年,他因病提前离职休息。

母亲来到花贡后,曾先后从事过小镇供销社饭店的服务员、出纳员,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经受了多少坎坎坷坷。

母亲是一个最要强的女人,她心中容不下世间龌龊之事,只要她知道就决不放过甚而与他人搬得面红耳赤,硬是要搞个一清二楚。

由于我烧成残疾,母亲感到最不放心的就是我,她担心我日后能否找到工作,能否生活自理,能否成家立业。在我高中毕业在家待业的那几年里,母亲为我的工作操碎了心,也得罪了不少人。因为,她请求单位领导能否照顾我这样的残疾青年,而每次得到的答复是“研究研究”或“已经报上去了”。可是,领导每次都没有肯定的答复。母亲只好以泪洗面地长期等待。

直到1983年,我的工作才有了着落,那还是母亲执意坚持要拉着不愿找组织领导麻烦的父亲,带着我前往省城上一级部门领导后才得以解决的。

一直为我的工作操碎了心的母亲,看到我领取第一份工资时,她笑了,笑得是那样欣慰,又是那样的幸福

母亲对这个全是男人世界的家好象从未有过什么奢望,而最多的是在默默地尽一个贤妻的体贴,尽一个良母的慈爱、呵护。

母亲对父亲从不敢重话一句,饮食上对父亲精心调养,在我们的眼里,父亲是一个颇有福气的人,每次待父亲饭后所剩的好菜补汤,母亲才叫我们几个平均分享。母亲又把父亲和我们吃剩的残汤剩水赶到自己的碗中。

当父亲生病的时候,母亲不论白天黑夜,不厌其烦地厮守、护理,惟恐照顾不周;当父亲病危的时候,母亲依然在尽一个做妻子的责任,依然无厌无悔!尽管父亲丢下与他生活四十余年的老伴去另一个世界,可是,母亲是对得起父亲的。[1]

作者简介

赵玉柱,笔名,老巴,贵州安顺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