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保障
战略保障拼音:zhàn lüè bǎo zhàng,是军队为遂行战略任务而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的总称,它是作战保障的一种。[1]
主要包括战略作战保障、战略后勤保障、战略装备保障等。各种战略保障之间既互相联系,又相互作用。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对达成战略目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的不断发展,使战略保障的内容和范围逐步扩大。在中国古代,“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后勤保障;以险制塞,以墙(长城)制骑,大规模军事筑城安边设防的工程保障;修“驰道”(直道),疏浚河流,以都城为中心的军事交通网保障等,在当时都具有战略保障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坦克、无线电通信工具等应用于战场,增加了与之相对应的保障内容,保障范围开始从地面扩展到立体空间和电磁空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的兵种和电子斗争器材的出现,战略保障又增加了许多新内容。战后,战略导弹、战略核武器、战略轰炸机、战略核潜艇、军用卫星、战略导弹防御系统、远程电子网络战等装备的研制和应用,与之相应的保障又成了战略保障的内容,保障范围涉及外层空间,并成为战略指挥的组成部分,贯穿于战略行动的全过程。战略保障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①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根据战略意图、装备水平、行动特点及战场环境等,对各战略方向,各军种、兵种,各作战集团的各项保障统筹规划,周密组织,分清主次缓急,突出保障重点。既要兼顾战略全局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需求,又要集中主要力量对主要战略方向、重要作战时节实施重点保障,还要掌握一定数量的预备力量,以增强战略保障的应变能力和持续能力。②建立诸军种、兵种一体的保障体系。明确区分各战区,各军种、兵种,各作战集团的保障任务,统一管理、协调整个战场的保障力量。建立以专业保障部队为骨干与作战部队自身保障相结合的诸军种、兵种为一体的保障体系。③综合运用各种保障手段。根据战略任务和保障要求,灵活运用各种保障手段,组成具有多手段、多功能、多渠道的保障系统。采取最新的技术手段,广泛利用就便器材,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提高保障的及时性和可靠性。④军民结合,充分发挥地方保障力量的作用。战略指挥机关根据战略任务和作战地区特点,会同地方有关部门共同制定保障方案。平时,结合经济建设,使地方的有关工程充分贯彻国防要求,做到平战结合、军民兼顾。战时,组织、协调军队和地方的各种有关保障力量,明确区分保障任务,充分发挥地方有关部门和民众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战略保障的内容和手段不断增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组织与实施的复杂性和难度也将明显增大。
《战略》一书总结了古往今来对战略的反思, [英] 劳伦斯·弗里德曼所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