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戴威

戴威,ofo共用单车创始人创始人兼CEO,提出了“以共用经济+智慧硬体,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用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人物履历

200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本科,

2013年毕业以后跟随团中央支教团在青海大通县东峡镇,做了一年的数学老师,同年创立支教团西部愿望教育促进会。

2014年回到北大读硕士。

2014年与4名合伙人创立ofo共用单车,创立了国内首家以平台共用方式运营校园自行车业务的新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2018年10月,戴威不再担任ofo运营主体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12月4日,法院对戴威作出了“限制消费令”。

目录

什么是共用单车=

共用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网站、公交网站、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用服务,是一种分时租赁模式。共用单车是一种新型环保共用经济。

中国共用单车市场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2007年—2010年为第一阶段,由国外兴起的公共单车模式开始引进国内,由政府主导分城市管理,多为有桩单车,但是骑行使用的人很少。 2010年—2014年为第二阶段,专门经营单车市场的企业开始出现,但公共单车仍以有桩单车为主,并不能做到随骑随停,大大限制了其的发展。 2014年至2018年为第三阶段,随著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信和支付宝的扫码支付的全民普及,以ofo小黄车为首的互联网共用单车应运而生,更加便捷的无桩单车开始取代有桩单车。共用单车概念火爆之后催生了多家共用单车企业,如摩拜单车、永安行、小鸣单车、小蓝单车、智享单车、黑鸟单车、哈罗单车、优拜单车、电电Go单车、小鹿单车、小白单车等。[1]

戴威的ofo小黄车的没落之路=

2014年,北大毕业生戴威、薛鼎、张巳丁、于信4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致力于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2015年5月,超过2000辆共用单车在北大校园。ofo也走出北大,在其它七所首都高校成功推广,累计服务在校师生近90万次。

2015年戴威创立小黄车之初,几乎是在借钱中度过的,直到金沙江的A轮融资进来。2016年1月,完成A轮融资。2016年8月,ofo宣布完成A+轮融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戴威的策略是“以量取胜”,不同于主打科技元素、使用智慧锁的摩拜,ofo的选择是铺量。

2016年,ofo订单数量突破500万,甚至在两个月内完成了B轮融资和C轮融资。2016年9月,自行车共用专案“ofo”已经获得了经纬中国领投、金沙江、唯猎资本跟投的数千万美元 B 轮融资。2016年9月,共用单车项目ofo宣布完成获得滴滴出行数千万美元C1轮战略投资。2016年10月10日,ofo共用单车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各家资本机构争先恐后进来,生怕错过了又一个机会。

在这场追逐中,戴威一度站在领先位置,2016年底,ofo成为继淘宝、天猫、美团、饿了么之后,中国第9家日订单超过百万的互联网平台。

戴威率先发布了海外战略,在美国三藩市,英国伦敦,新加坡开始运营,他甚至出席哈佛大学的论坛,向美国人介绍中国共用经济的经验。

2017年1月11日,ofo宣布启动“2017城市战略”,计画到1月22日,以“一天一城”的速度,在10天内密集进入11座城市。据协力厂商资料平台艾瑞谘询资料显示, 截至2017年3月份,ofo一共覆盖46座城市。

2016年10月12日至15日,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上,ofo共用单车从全国2,110所大学、118,804个创业项目、545,808名大学生角逐的“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金奖,并受到了刘延东的接见。

可是到了2017年下半年,形势急转而下。悟空单车、小鸣车等相继倒下,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控制规模,让资本下决心要收网捞鱼。

2018年6月,《财新周刊》援引一名了解ofo财务情况的人士称,提供的截至5月中旬的ofo财务资料显示:ofo对供应商欠款约12亿元,城市运维欠款近3亿元,合计欠款15亿元,押金馀额35亿元左右,帐面可动用现金不足5亿元。城市内的小黄车开始无人维护,大量堆积成为城市垃圾。 10月22日,ofo公司的法人更换为陈正江,他是ofo前五号员工,四年来一直担任重要职务,目前是ofo中国区业务主要负责人之一。[2]

视频

《艾问·5分钟》026 艾问·戴威:共享单车究竟是不是资本黑洞?
戴威回应ofo摩拜合并:相信竞争让企业进步,希望资本理解创业者


参考来源

{Ref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