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原圖鏈接戴星草

戴星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戴星草Sphaeranthus africanus L.的全草。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具有健胃,止痛,利尿之功效。常用於消化不良,胃痛,小便不利。

  • 中文學名戴星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戴星草屬
  • 種戴星草
  • 分布區域台灣、廣東、廣西、雲南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毒 性有毒

目錄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涼

功效

健胃止痛利尿

主治 語音

用於消化不良,胃痛,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使用注意 語音

有毒,不宜過量。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切段曬乾。[1]

形態特徵

戴星草:又名翅珠菊、荔枝草。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被毛或無毛,有分枝;莖直立或斜升,莖和枝有3條明顯的翅。葉互生;莖下部葉狹倒卵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4.5-9cm,寬2-3.2cm,基部漸狹,沿莖下延成闊翅,邊緣有疏離細齒,先端鈍、渾圓或稀有近短尖,兩面被疏短柔毛或有時脫毛,中脈在下面微凸起,側脈約5對,不明顯;中部葉倒披針形或狹倒披針形,稀橢圓形,長2-4cm,寬0.6-2cm;向上葉漸小。頭狀花序,多數,常密集成橢圓狀至球狀,長7-15mm,徑7-12mm,淺白色或綠色,單生於枝頂;總苞片2層,約6-9個,外層長圓狀披針形,長3-3.5mm,先端細尖,背面常有腺點,內層較狹,長約3.5mm,先端渾圓或截平,通常齧齒狀,無毛;雌花20-22個,長約3mm,花細管狀;兩性花1個或2-3個,長3-3.5mm,花冠鍾狀,有腺點,檐部5裂。瘦果,圓柱形,有4棱,長0.8-1mm,被短柔毛。花期12月至翌年5月。

生長環境

生于田間、荒地或山坡上。分布於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參考資料

  1. 戴星草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