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戴瑞奇·麥瑞
圖片來自時光網

戴瑞奇·麥瑞,男,1939年12月8日出生,伊朗人,導演,代表作品有為了活命桑圖爾梨子樹

戴瑞奇·麥瑞
導演
原文名 Dariush Mehrjui
別名 達瑞許·邁赫爾朱伊
國籍 伊朗
出生 1939年12月8日
職業 導演
代表作品 為了活命、桑圖爾、梨子樹

目錄

個人簡介

儘管在人們常常提到的伊朗電影三巨頭中,戴瑞奇·麥瑞(Dariush Mehrjui)的名字居於第三位(另外兩位是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和莫森·瑪克瑪爾巴夫Mohsen Makhmalbaf)。然而戴瑞奇·麥瑞卻是這三人中最早成名,作品也最為流行的。

成長經歷

青年時在加州大學接受教育的他,一方面因為學校毫無新意的教學方式沮喪不已,一方面又受當時的新浪潮電影影響,他轉而開始學習哲學。1965年他回到伊朗後,立刻開始從事電影工作。儘管戴瑞奇·麥瑞強調自己是受了新浪潮導演維多里奧狄西嘉(Vittorio deSica)的名作《單車失竊記》(The Bicycle Thief)的影響才想成為一個導演的。他在1965年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鑽石33》(Diamond 33)卻是一部不折不扣的模仿007系列的低劣之作。在第一部電影慘遭失敗之後,他的第二部電影《母牛》(Gaav)則為他帶來了聲譽,這部描寫一個平和的小鎮在丟失了母牛後陷入一片混亂的電影雖然在伊朗的官方審查上遇到了些麻煩,卻在國際各個電影節上廣受好評,並被認為伊朗新浪潮電影的開山之作。接下來的《天真先生》(Mr.Naive)中麥瑞對鄉村和城市進行了鮮明的對比。《郵差》(Postman)則延續了這對比中詩一樣優美風格。接下來一段時間麥瑞去法國深造電影藝術,並拍攝了一部向少年天才詩人亞瑟·蘭波的致敬之作。

回到伊朗後,麥瑞在1987年拍攝了電影《房客》(The Tenants),一個關於公寓租戶和房產經紀人見衝突的喜劇。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麥瑞的注意力逐漸轉向到和他一樣受過高等教育的中上階級上,並拍攝了《大月》(Hamoon)和《梨子數》(The Pear Tree)這樣反映伊朗的知識分子努力對抗西方流行文化泛濫,捍衛傳統文化的影片。90年代同樣是麥瑞開始關注婦女問題的時候,他拍攝的《斑奴》(Banoo)就像是路易斯·布紐爾(Luis Bu?uel)的名作《維莉蒂安娜》(Viridiana)的伊朗版。而薩拉(Sara)則改編自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受限於伊朗的政治制度,麥瑞還有很多部電影很難在伊朗以外看到,而他對伊朗電影做出的貢獻也在等着時間來檢驗和證明。[1]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07 桑圖爾 導演 戴瑞奇·麥瑞 歌什菲·法拉哈尼Masoud Rayegany Roya Taymourian
2002 為了活命 導演 戴瑞奇·麥瑞 Neda Aghaei Masoumeh Bakhshi Mohammad Habibian
1999 梨子樹 導演 戴瑞奇·麥瑞 赫瑪永·厄沙迪 歌什菲·法拉哈尼
1998 女人花 導演 戴瑞奇·麥瑞 蕾拉·哈塔米 阿里·莫沙法Jamileh Sheikhi
1995 帕里 導演 戴瑞奇·麥瑞 妮奇·卡里米 阿里·莫沙法Khosro Shakibai
1990 哈姆恩 導演 戴瑞奇·麥瑞 Ezzatolah Entezami Bita Farahi Sedigheh Kianfar
1969 奶牛 導演 戴瑞奇·麥瑞 Ezzatolah Entezami Mahmoud Dowlatabadi

獲獎記錄

柏林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獲獎結果
1999 第4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堂吉訶德獎-特別提及 Baanoo 獲獎
1972 第2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Interfilm獎-新電影論壇 The Postman 獲獎
1972 第2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獎-推薦-新電影論壇  奶牛 獲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獲獎結果
1991 第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東京電影節大獎  哈姆恩 提名

釜山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結果
2007 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獲獎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 獎項名稱 獲獎作品 獲獎結果
1993 第41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貝殼獎[2]  薩拉 獲獎

參考文獻

  1. 戴瑞奇·麥瑞Dariush Mehrjui時光網
  2. 金貝殼獎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