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扁吻篦鯊

學名  Apristurus platyrhynchus

命名者 Tanaka, 1909

英文名 Spatulasnout catshar

別名  Apristurus acanutus、沙魚、

    扁吻篦鮫、扁吻光尾鯊

觀賞魚/食用魚  否/否

最大體長     8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真鯊 Carcharhiniformes

  貓鯊 Scyliorhinidae

  篦鯊 Apristurus

扁吻篦鯊,體延長,前部縱扁,後部側扁;體柔軟。吻中長,寬而扁,不及眶間隔的1.5倍;口前吻長略大於口寬。眼中大,背位,眼徑約為眶間隔的1/2倍,下眼瞼上部分化成瞬褶。前鼻瓣三角形突起。口較寬,弧形;唇褶發達;齒細小密列,上下頜齒同型,具3-5齒尖,齒數多達60餘。

噴水孔中大,位於眼後角。背鰭2個,狹小,兩背鰭間距大於第二背鰭基底;第一背鰭稍小於第二背鰭,起點位於腹鰭及臀鰭基底間;第二背鰭起點與臀鰭基底後部相對;胸鰭寬大,前緣與後緣圓凸;臀鰭基底長,距尾鰭比距腹鰭近;尾鰭長但窄,尾椎軸低平,上葉發達;尾鰭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中部低平,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低平而與上葉相連。

體一致為黑褐色,腹面較淡,各鰭緣和鰓孔均黑色。[1]

目錄

棲地環境及深度

深海、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400 - 900公尺

棲息於近海泥沙底。活動力較弱,主要以死魚或其它無脊椎動物的屍體為食。捕獲時,全身會分泌許多黏液並捲成一團,藉以爭扎以利脫困。[2]

分佈

西太平洋菲律賓中國南部和東部海洋;向北到日本駿河灣台灣東北部。[3]

繁殖

產卵,成對卵。胚胎僅以蛋黃為食。

保育

最少關注(LC) ;評估日期: 2015年2月18日

參考文獻

  1. 扁吻篦鯊,fishdb.sinica.edu.tw
  2. 扁吻篦鯊,fishdb.sinica.edu.tw
  3. 扁吻篦鯊,fishdb.sinica.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