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
图片来自百度

手性分子是指与其镜像不相同不能互相重合的具有一定构型或构象的分子。手性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手”(Cheiro),由Cahn等提出用“手性”表达旋光性分子和其镜影不能相叠的立体形象的关系。手性等于左右手的关系,彼此不能互相重合。所有的手性分子都具有光学活性,同时所有具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的分子,都是手性分子。手性分子包括不具有任何对称因素的不对称分子和具有简单对称轴而不具有其他对称因素的非对称分子。

目录

简介

偏振光发现之后,人们很快认识到某些物质能使偏振光的偏振面发生偏转,产生旋光现象。1848年法国巴黎师范大学年轻的化学家Pastenr细心研究了酒石酸钠铵的晶体及水溶液的旋光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旋光性与分子内部结构有关,提出了对映异构体的概念。人们在研究对映异构体时,由左旋和右旋两种对映异构体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是不重合的实物和镜象关系,这与左手和右手互为不能重合的实物和镜象关系类似,从而引入了手性及手性分子的概念。所谓手性,是指物体和它的镜象不能重合的特征。所谓手性分子,顾名思义为具有手性的分子。即构型与其镜象不能重合的分子。手性分子都存在对映异构现象,一对对映异构体在性质上的表现为:在手性条件下具有手性。例如,在偏振光这一手性条件下,一对对映异构体的物理常数比旋光度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又例如,某一化学反应,如果在手性试剂、手性催化剂、手性溶剂等手性条件下进行,则可能生成或主要生成单一的对映异构体。更重要的是,一对对映异构体在生理活性上往往是各自不同的。

评价

手性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手性合成。所谓手性合成,就是通过化学反应,由非手性化合物合成得到手性化合物。如果反应在合适的手性条件下进行,则可生成不等量甚至单一的对映异构体。 手性合成是手性技术中非常活跃的领域,特别是手性催化反应。Knowles、Sharpless和Noyori三位诺贝尔奖得主,经过十余年不断研究,发现了一系列手性催化氢化反应和手性催化氧化反应。他们用过渡金属催化的氢化和氧化反应,不但使手性合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已被应用于工业化的生产。 用过渡金属催化的手性氢化,是Knowles最早成功和最广泛研究的手性合成反应,它的成功带动了多种学科的发展。至今已有1000余个手性膦配体合成得到,而且人们对于手性氢化的机理、产生手性诱导的因素以及过渡金属的作用等诸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用过渡金属催化的手性氧化,是Sharpless历经十年努力才实现的催化性反应,成为了目前广泛应用的手性合成反应之一。 [1] 消旋体的拆分,是手性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由非手性物质合成手性物质时,往往得到的是由一对等量对映异构体组成的消旋体。或者在由含一个手性碳化合物转变成为另一种含一个手性碳化合物时,由于反应过程中经过碳正离子、游离基等活性中间体步骤,结果都会发生完全或部分的消旋化。如果要得到其中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对映异构体,就必须通过消旋体的拆分。消旋体拆分的方法很多,经典的主要有:晶体的机械拆分法、诱导结晶拆分法、表面优先吸附法、生物化学法以及化学拆分法。这些方法的最大缺陷是有一半无用的对映异构体可能浪费掉,对环境保护及对经济效益都是不利的。如果能进一步完善,则是十分有意的。

视频

手性分子

哔哩哔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