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報
手機報(Mobile Newspaper)是依託手機媒介,由報紙、移動通信商和網絡運營商聯手搭建的信息傳播平台,用戶可通過手機瀏覽到當天發生的新聞。[1]在手機上開發發送新聞、圖片、廣告等功能,手機報可以為企業發送大容量的多媒體信息,手機報包括長達1000字的文章、50K的圖片。[2]
目錄
詞條定義
手機報是依託手機媒介,由報紙、移動通信商和網絡運營商聯手搭建的信息傳播平台,用戶可以通過手機瀏覽當天發生的新聞,因而手機報被譽為「拇指媒體」。它的實質是電信增值業務和傳統媒體相結合的產物。3G手機報的推出,可以使企業或個人或政府單位建設自己的手機報,發送政務手機報、企業內刊、行業手機報、客戶手機報等,已經成為短信之後的又一新媒體,是企業客戶關係處理/企業內刊/企業內部溝通/廣告傳播的一種新途徑。它的實質是最新電信增值業務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產物。具體來說,手機報是將傳統媒體的新聞內容通過無線技術平台發送到彩信手機上,從而在手機上開發發送短信新聞、彩圖、動漫和WAP(上網瀏覽)等功能。手機報,已經成為傳統報業繼創辦網絡版、興辦網站之後,躋身電子媒體的又一舉措,是報業開發新媒體的一種特殊方式。
應用行業
手機報主要應用的行業:政府、學校、企業。
政府手機報是專門為政府部門量身定製的手機宣傳媒體, 政府手機報的容量為50K,可以發送10張圖片和1000文字說明。政府手機報是將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國計民生、區域經濟、政府規劃、廉政教育等製作成彩信的形式發送給政府工作人員或者接受群眾監督。意於增強政府服務職能和群眾監督職能,使政府服務更加公開、公平、公正。
校園手機報又稱為大學生手機報,校園手機報容量為50K,可以用來發送10張圖片和1000個文字說明,校園手機報成為大學生了解校園信息的最新選擇。校園手機報提供大都為本校生活、學習信息、以及商業信息,編制和收看都是本校學生,因此親切感十足,閱讀率高、宣傳效果好。校園手機報閱讀人群更集中與精準,成為商家產品推廣的一種選擇。
企業手機報是專門為企業量身定製的手機宣傳媒體, 企業手機報的容量為50K,可以發送10張企業圖片和1000文字說明。企業手機報是將企業簡介、經營特色、產品推薦、新品上市、促銷活動等製作成彩信的形式發送給自己的最終客戶或者合作夥伴,用戶通過手機來進行閱讀和體驗。企業手機報圖文並茂的表現形式更能展現企業宣傳宣傳效果。
歷史成因
手機報成立於2006年8月1日,致力於打造網絡新媒體,以學習教育為主,發展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
手機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電信技術突飛猛進、傳統媒體應對挑戰的產物,是傳統媒體和電信媒體聯姻的成果。催生手機報有這麼幾個條件:
首先,傳統媒體面臨嚴峻挑戰,生存日漸危機,只有進軍多媒體,才有更廣闊的生存空間,才有發展的機遇。
進入21世紀以來,媒體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甚至殘酷。如今,新技術日新月異,網絡媒體對傳統媒體挑戰日甚,既不斷融合,又無情博弈。業內流行觀點認為,中國媒體經營遭遇拐點,報紙、雜誌兩大平面媒體的廣告經營額下滑嚴重。其中,報業情勢更為嚴峻。業內以為,2005年3月為報業廣告呈現下滑態勢的分水嶺,從此報業廣告的月增長率同比增速下滑,6月份的同比增幅已不到3%。廣告如此,讀者讀報熱情分明也在減少。有調查顯示,從2003年到2005年,北京讀者平均每天閱讀報紙時間減少了2.2分鐘,上海讀者減少了3.6分鐘,廣州讀者減少了3.5分鐘。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大門戶網站網易、新浪、搜狐在2004年的經營收入已經分別達到1.09億美元、2億美元、1.03億美元,廣告額不斷走高。這說明傳統報業面臨着嚴峻挑戰,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多媒體豈不是生存的首選?
其次,在傳統報業的外圍,正活躍着新鮮的血液,諸多新興媒體生命力強大。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所運營的新興移動通信媒體,以巨大的客戶群體令傳統媒體艷羨不已。2009年6月信息產業部公布,截至5月底,中國手機用戶已超過4.2億戶,平均每百人擁有30.3部手機。手機短信發送總量5個月就達1679.5億條,市場規模在2005年達407億元。如此巨大的客戶群體,如此巨大的市場規模,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快速形成。為何不搭這樣的順風車?此刻,傳統媒體在困境中看到了光明,真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傳統媒體以強大的內容供應優勢,移動通信媒體以超大的客戶群優勢,給雙方帶來了「雙贏」的希望。
最後,手機報自身魅力無窮,手機媒體有待重點開發。對於手機的媒體功能認識,學界早有諸多理論的探討。將其信息傳播功能運用得最早的,還得數對突發性新聞事件的短信傳播。2003年2月1日22時32分,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16分鐘後,新浪網把這則新聞以手機短信的方式發送給萬千客戶,由此開創了國內手機傳播新聞的先河。直到23時50分,央視一套插播了「哥倫比亞」號墜毀的新聞,比短信晚了一個多小時;而紙質媒體要在第二天才刊登此新聞,其速度絕非以時分秒計算,而是以「天」來算計的,優劣一望可知。
操作模式
一種是彩信手機報模式。這種模式類似於傳統紙媒,就是報紙通過電信運營商將新聞以彩信的方式發送到手機終端上,用戶可以離線觀看。另一種是WAP網站瀏覽模式。這種模式是手機報訂閱用戶通過訪問手機報的WAP網站,在線瀏覽信息,類似於上網瀏覽的方式。還有一種是APP應用客戶端模式,這種模式是針對於智能機用戶,通過手機下載相應的APP應用客戶端,可以第一時間進行新聞提醒,新聞推薦,使用起來較前兩種模式更為便捷,直觀。
贏利模式
從手機報的實踐看,手機報主要通過三種手段實現贏利。
一是對彩信定製用戶收取包月訂閱費:如中國婦女報手機版用戶,每月的包月費用為20元。
二是對WAP網站瀏覽用戶採取按時間計費的手段。如重慶聯通對其手機報用戶制定的最低價為5元看40分鐘(600K)。
三是借鑑傳統媒體的贏利方式,通過吸引用戶來獲取廣告投放。
現階段最主要的贏利還是靠前兩種,但這部分收入還需在服務商和報社之間分配。
手機報在利益分配面前出現了不同種類的分成方法。如中國婦女報手機報的分成是,中國移動收取流量費,占四成收入;報紙和好易時空分享剩下的六成收入。在這六成收成中,報紙與好易時空按三七開分享訂閱收入,按七三開分享廣告收入,但好易時空的保底分成收入是3萬元。再以地方性模式浙江日報手機報為例,浙報和浙江在線分成40%,移動60%,然後移動再跟凱信分成。這些例子表明,手機報在利益分配方面,主要是根據訂閱量由移動、網絡公司拿大頭,報刊拿小頭;而在廣告運作方面,手機報廣告本來就不多,也沒有現成政策,所以還不足以形成「熱點」。但從長遠看,報社還是有過去傳統的廣告經營經驗好參照,以所謂的「三七開分享訂閱收入」、「七三開分享廣告收入」倒也是合情合理。
第一種是全國模式,即全國類報刊利用電信、網絡公司打造的手機報。比如,中國第一家手機報《中國婦女報·彩信版》即為此類。隨後,《中國青年報》、新華通訊社旗下的幾乎所有的報紙和雜誌如《參考消息》等也與好易時空牽手,推出了各自的手機報⑤。由於北京好易時空公司擁有中國移動全網彩信牌照,因此這種由中國移動負責提供技術平台、由報刊負責內容推廣的模式一時普遍推開。
第二種是地方型模式,即地方報刊利用當地的電信公司打造的手機報紙。比如,2005年5月,由浙報集團、浙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和浙江在線聯手打造的浙江手機報,成為中國第一份省級手機報,開創了地方手機報模式。再比如,滬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也先後推出手機報。如今,媒介競爭已經從傳統媒介之間的競爭轉向多媒體競爭,尤其是過去傳統意義上的報業之爭也從紙質走向電子介質。手機報爭鋒,是報刊除了創辦電子版、創辦網站進軍多媒體的又一舉措,這何嘗不是媒介不斷走向融合的又一表徵?
產品特點
說到底,手機報與傳統報紙大不一樣。
一是手機報名為報,其性質卻與傳統報紙不同。如果說,傳統的「報紙」意味着以「紙質」為媒介來報道信息、傳播新聞,那麼,「手機報」則是由電信、網絡和傳統媒體等多家產業共同合作打造的一種電子媒體,是以手機這種電子媒介報道新聞、傳播信息,完全是從紙質飛躍為電子介質,其性質是多媒體。
因其特性,手機報具有諸多傳統報刊不曾擁有卻又夢寐以求的特點。比如,從傳播速度而言,手機是一種無線通訊設備,只要客戶開機,信息就會自動送入,信息傳播以分秒計。從其交互性傳播而言,傳統報刊強調的受體是「受眾」即將新聞的傳播對象視為被動「接受」的「群體」;而手機報的傳播網絡是星狀的,即有多少電話號碼,就有多少條通路,「傳」「受」交互,互動性更強。
二是手機報的內容與傳統報紙不同。主要表現為:
1.手機報內容比報紙更為豐富。前面說過,手機報多為彩信手機報模式,即報紙通過電信運營商將新聞以彩信的方式發送到手機上,以供用戶閱讀;另一種是WAP網站瀏覽模式,即用戶可通過訪問WAP網站,在網上瀏覽新聞。由此可見,從內容的豐富性上說,傳統報紙的內容多為文字新聞和圖片新聞以及副刊,較為單一;而手機報的信息模式是多媒體,既有傳統報紙的文字、圖片內容,未來還將發展為包含聲音、動畫、影視、遊戲、娛樂、互動等的多媒體內容。
2.手機報更強調娛樂性、交互性。從編輯方針上說,傳統報刊和手機報更是有所不同。傳統報刊是黨的喉舌,一般比較嚴肅;而手機報因其特性決定,在編輯方針上既強調新聞真實,強調信息的服務性、有用性,同時更強調娛樂性、互動性。
3.手機報的新聞強調短些、精些,要遠遠短於報紙的篇幅。報刊要發揮自身優勢,就要突出解釋性報道,不怕篇幅長;而手機報容量小,屏幕窄,更強調信息的濃縮精煉,傳播的往往是一兩句新聞的要點,五個W俱全就足夠了,可謂導語中的導語。
三是手機報和傳統報紙的打造方不同。傳統報紙是由報社出版,其整個採訪、編輯、出版發行以及廣告吸納等運營過程都由報社整體掌控;而手機報則是新形勢下的新產物,就那麼短短几行字,幾張圖,卻是由通信公司、網絡公司以及傳統媒體如報社共同協作,是由三方共同構建的一種信息傳播模式。在這種協同作戰中,三方擔當了不同的角色。電信公司作為技術掌控方,掌握手機技術平台及遠程服務項目,掌握着上億的手機客戶,是一個巨大的信息承載外殼;網絡公司則可利用自己巨大的網絡信息平台,近距離地「嫁接」手機;傳統媒體如報社、電視台則利用自身的信息採訪、編輯優勢,提供最快速、最原創的新聞信息,以及將原本運用得爛熟的廣告吸附運作功能,搬運到手機報上來,從而成為在這場媒介角逐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供應商。
四是手機報和傳統報紙的贏利模式不同。傳統報紙主要靠發行和廣告贏利,而手機報則主要通過三種手段實現贏利。一是對彩信定製用戶收取包月訂閱費實行贏利,比如各種手機版用戶,每月的包月費用為5元到25元不等;二是對WAP網站瀏覽用戶採取按時間計費的手段;三是借鑑傳統報刊的做法,通過廣告吸附來實行贏利。
媒介特徵
1、更強化了時效性,可以實現信息的即時傳播和接收。
手機報的載體是手機,用戶隨時隨身攜帶,所以,手機報編輯可以將新聞第一時間發送到用戶的手機上。省去了報紙的印發環節,而且和電視、電腦相比,它不受地點限制,也為用戶節省了接觸媒介的時間。特別是遇到突發事件時,手機報可以像網站一樣實現新聞的動態傳播,用戶不僅可以第一時間知道新聞的結果,而且可以時刻關注它的發展過程,使用戶身臨其境般地感觸新聞事件。
2、提高了互動性,真正實現了傳播流程的反饋。
傳統媒體的一大弊端就是缺乏與受眾的有效、即時互動,極大地影響了傳播的效果。而手機報的用戶可以通過短信等方式實現與手機報編輯的有效互動,不僅可以最快地得到新聞,而且可以得到自己最想獲取的新聞。通過互動反饋,每位用戶可以實現新聞定製,手機報編輯可以將用戶最需要看到的新聞發送過來,真正體現了傳播的人性化和個性化。
3、手機報的多媒體優勢。
手機報所發送的新聞,不是短信意義上的文字新聞,而是一個多媒體數據包。這個多媒體數據包包含了圖片、文字、聲音、動畫等,可涵蓋4開8版報紙的全部內容。這樣,用戶不僅可以去看、去聽,而且還可以藉助圖片和動畫等形式更深刻地去理解新聞。充分調動受眾的視聽器官,實現新聞的多維閱讀。
缺點不足
手機報有優點,也存在劣勢,這些劣勢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手機報的發展。具體地講,存在以下問題。
1、手機終端的限制。
2012年12月27日據新華社電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稱,截至11月底,我國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1.74億戶,移動電話用戶突破11億戶,3G用戶達到2.2億戶,智能手機用戶訂閱手機報的欲望正被客戶端取代。
2、訂閱價格的影響。
彩信手機報的包月價在10元到25元不等,一年定價在240元左右。相比於傳統媒體全年幾十元的定價,手機報在價格上沒有優勢。如浙江省《杭州日報》手機報,2005年4月1日前,杭報手機報是免費體驗階段,有10萬多訂戶,4月1日至12月31日是優惠期,5元包月,有1萬訂戶。
3、閱讀習慣的影響。
據了解,能夠收發多媒體短信的手機,一般一個屏幕只能顯示100個左右的漢字,而一個版面的報紙通常都在5000多字,要想看完一張報紙,讀者需要翻閱50頁左右,閱讀起來十分麻煩。人們習慣於寬屏和瀏覽式閱讀,而對狹窄視覺範圍內的頻繁翻頁閱讀,人們還需要適應過程。
發展前景
1、內容上,從拷貝傳統媒體到探索新的報道方式
手機報原創性的內容並不多,大多還是對所依靠的傳統紙媒的內容拷貝。從長遠看,手機報應結合自身媒介特點和受眾定位,從文章結構、表達方式、語言風格等方面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個性化」的內容報道。
2、贏利模式上,從依靠用戶定閱收費到依靠廣告收費
由於市場運作手段不成熟,手機報基本上採取了依靠收取訂閱費的模式來贏利。這樣產生的弊端就是由於定費高而造成一些有意者望而卻步。一些手機報開始探索依靠廣告贏利的模式,也就是借鑑傳統媒體的「雙重售賣」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須協調好新聞和廣告的空間比例和時間比例,不然會對手機報用戶產生排斥。
3、媒介生態上,從占領市場到互利共存
報紙、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經過競爭、協調和融合所形成的「和諧」的媒介生態,如今面臨着被手機報打破的態勢。手機報作為新生媒介,必然要有一個向傳統媒介爭奪吸引力和市場的過程。但是,正當的競爭是促進各種媒介共同發展的前提。正如在互聯網衝擊下,報紙走向了深度,廣播強化了快捷,而電視強化視覺衝擊一樣,手機報的出現,也會促使各種媒介強化自身特點,走向互利共存。
特點介紹
媒體特徵更顯著
手機報的出現本身,就說明了手機的媒體化功能顯而易見,手機報概念的導入,有助於人們對於手機媒體的互動適應性,任何一種應用體驗都需要時間來培養的,這一過程也是應用市場的培育過程,隨着手機報這種應用形式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必然會發展出能充分體現出第五媒體的分眾、定向、互動、即時特點的應用形式,所以像手機音樂、手機電子郵件、手機短信、手機博客、手機遊戲等新的應用形式,很難說哪種優,哪種劣,因為第五媒體是「分眾」媒體,每種應用形式,都有自己適應的分眾人群,同時任何一種應用形式的出現,也會隨着人們的體驗深入,也不斷地進行改變和調整,因為這一市場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全標準化的應用形式。
發展趨勢
手機報在全國各地如星星之火,已然燎原一片。然而,凡事均有其發展規律,手機報未來發展如何?傳統報刊在這場多媒體較量融合中到底扮演什麼角色?
首先,從手機增長速度來看,手機確乎是一種擁有巨大客戶群的新媒體,在手機媒體上下功夫,應該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上所述,全國手機用戶已逾4億,這個數字,是任何傳統媒體尤其是報刊媒體可望而不可及的。因此,傳統媒體進軍手機媒體無異於「圈地運動」,應該是多媒體角逐中所謂物競天擇,新一輪的利益博弈的悄然上演。開發手機媒體,前景無限。 [6] 其次,從技術發展角度來看,手機報不應是一種多媒體終端產品,而應是未來「掌上電腦」的一環,應該是WAP技術中的一鏈,是網絡融合中的一個品牌。
前面已經說過,手機報有兩種操作模式,彩信手機報模式之所以流行,是因為技術問題未曾解決手機的網絡瀏覽。而未來的手機網絡瀏覽,應該是手機報的光明前景。既然網上什麼都有,那麼為什麼還要訂閱手機報呢?手機報與未來的WAP技術到底如何融合、相互適應呢?這裡揣度,WAP技術解決的是手機上網問題,手機報最終也是要過渡到手機網絡的。手機報在這場博弈中,面對的是強大的技術發展,是網絡公司所提供的巨大的信息平台。作為內容供應商,報刊如何在這場博弈中立身生存,不致在信息煙海中泯滅?第一,只有依靠自身現有的採訪編輯優勢,精做內容,致力於「內容為王」,相信自己的「傳統手藝」;第二,只有依據手機傳播信息的特殊規律,打造手機報品牌,以品牌吸引客戶;第三,彩信手機報不是目的,搶占手機網競爭先機才是目的。如何做手機網絡,應該是傳統媒體抓住的最後機會,也是傳統媒體躋身多媒體的一條通路。這裡,是發展機會,也是生存機會。
無論如何,在電信、網絡和傳統媒體進行一場重新洗牌的當下,到底是內容為王還是技術為王,傳統媒體到底是要搶占多媒體,還是要淪為網絡、電信的打工者,諸多問題正等着我們一一去面對,去解決。這些,至少是手機報給我們的啟示。
近期動態
1、自2011年4月18日開始,移動手機早晚報里的天氣預報內容因業務調整而取消,引發用戶熱議。
2、最新手機報發展到會員手機報業務,該業務主要使用群體是大中型企業,該業務與移動,聯通等自身的手機報業務的商業模式完全不同,提供該服務的有時訊網、空投網以及最近以免費發送及提供免費內容支持服務為口號在行業里異軍突起的咔咕手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