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打花棍

来自 网络网 的图片

打花棍 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少数民族传统的山寨打花棍;另一种打花棍则是源于北宋都城东京,如今成为北京、武汉、成都、唐山、东北等地盛行健身运动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打花棍 [1]

流行地区 北京、武汉、成都、唐山、东北等地

节日起源 过去是姑娘挑选情郎的一种方式,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健身活动

活动简介

形式

打花棍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少数民族传统的山寨打花棍;另一种打花棍则是源于北宋都城东京,如今成为北京、武汉、成都、唐山、东北等地盛行的健身运动。

少数民族山寨打花棍

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参加者多为女性。过去是姑娘挑选情郎的一种方式,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娱乐健身活动。相传很久以前,寨里有一位姑娘长得俊俏可爱、精明勤劳。她被两位青年同时爱上了。两人同时托媒向姑娘的父母求亲。父母征求女儿的意见,但女儿总是羞涩地低着头,默不作声。父母实感为难。一个月圆之夜,求婚的两个青年都来了,姑娘的父母摆开"歌台",让两个青年与女儿对歌表情,决定婚事。可是,经过几个回合的较量,仍难分胜负。为难之中,姑娘的父亲心生一计。他找来了一支藤条,让两名青年站在两边,女儿蹲在中间旋转舞动藤条一周,先被藤条打到或跳出藤条的半径外的,自动退出竞争。表演时,八人分四组对打。棍与棍,棍与地做有节奏的碰击。姑娘们身着镶边的服饰,边歌边舞,手舞花棍,不停地击打自己的头、肩、胸、臂、背、膝腿、足等身体各部位,交换队形互相击打,花棍发出悦耳动听的碰击声和着姑娘们清翠婉柔的歌声。打花棍在长期的民间流传中,也不断变化,已从原来的"女打男跳"变为"男女打跳"。打花棍有点打棍、来回扫棍、旋转扫棍等打法,基本跳法有左跳、右跳、上跳、跨跳、跳起转体等。打跳达到高潮时,打棍者将绳子系在自己的一只脚上做扫棍动作,另一脚做单足跳。与舞姿结合起来,"锦鸡展翅"、"二郎担山"、"明月戏蝉";"鹞子翻身"、"嫦娥奔月"、"金蛇盘身"等。

老北京打花棍

打花棍由三根60cm长的直棍组成。其中左右手各握一根称为手杆,剩下的一根称为花棍,并在花棍上用同等距离标注三个圆环线。用手里的两根手杆分别击打花棍的不同部位,使花棍的运动轨迹发生改变,高抛低挑,上下翻飞,左右旋转,做出各种花样动作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打花棍不受场地限制,室内室外均可练习。不受年龄限制,男女老少均可练习。

打花棍起源

打花棍由来已久。在古时候打花棍称为打纣棍。据说是和商朝最后一任君王"纣王"有关。据一些学者考证,这"纣"字还有"最后一个"的意思。陕北的驴子运肥上坡,驴子屁股后面要有一根棍子横着,使它感到在敲打催促,只能前行,不敢后退,这棍子被叫做"纣棍"。商朝的末代国君帝辛因其荒淫暴虐,人神共愤,被周武王消灭后,便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至今人多不知其名,皆呼之以"纣王"。

"纣王"虽材力过人,曾平定东夷,使中原文化逐渐传播到长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然拒谏饰非、耽于酒色、暴敛重刑,百姓民不聊生,遂导致民怨四起。据说"纣王"和"妲己"都和筷子的发明有关,人们就用和筷子相似的两根木棍和一根类似"纣棍"的木棍进行相互击打派生出一种游戏。来排解心中的愤懑和缓解抑郁之情,舒缓不满情绪,这一无奈之举客观上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也造就了一项民族的传统健身运动。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打花棍也几多沉浮。辉煌时,曾是京城皇宫贵族的娱乐消遣项目。萧条时,只得沦落街头,成为杂耍艺人养家糊口的工具。在老北京灯市口、厂甸、天桥等庙会上,都可以看到打花棍的身影。那些杂耍艺人、撂地摊的,在开始打场子时,先用打花棍招揽观众和控制场地大小,然后再演其他节目。至今很多人已经不知它为何物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