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斯基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斯基,1879年11月7日出生於烏克蘭沙俄赫爾松省亞諾夫卡村一個猶太富裕農民家庭。蘇聯共產黨、第四國際領袖,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理論家、作家。曾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托洛斯基主義代表。因反對斯大林獨裁1927年被開除蘇共,隨後流放驅逐他國。1940年在墨西哥被蘇聯特務暗殺。
目錄
基本內容
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斯基(或譯托洛茨基),1879年11月7日出生於烏克蘭沙俄赫爾松省亞諾夫卡村一個猶太富裕農民家庭。蘇聯共產黨、第四國際領袖,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政治理論家、作家。曾任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托洛斯基主義代表。因反對斯大林獨裁1927年被開除蘇共,隨後流放驅逐他國。1940年在墨西哥被蘇聯特務暗殺。
革命生涯
1903年7月托洛茨基以代表身份參加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會後不久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分裂為布爾什維克與孟什維克兩個派別時,托洛茨基是孟什維克成員,並積極參加為馬爾托夫主持領導的新《火星報》撰稿,稱列寧為「馬克西米利安·列寧」(馬克西米利安是羅伯斯庇爾的名字)、批評列寧的路線是「雅各賓主義」。1904年9月托洛茨基宣布脫離與俄國自由派結盟的孟什維克。從此直到1917年托洛茨基一直是布爾什維克與孟什維克之外的中間派。
1905年一得知沙俄即將爆發革命消息,托洛茨基立即於二月潛回,先在基輔,很快來到彼得堡從事報紙新聞工作推動革命形勢發展,後以揚努夫斯基的化名當選為彼得堡工人蘇維埃副主席,蘇維埃主席被捕後,11月26日到12月3日當選為蘇維埃主席。12月3日被捕,1906年被判終身流放。
1907年1月托洛茨基逃亡倫敦,開始了十年國外生涯。這時期托洛茨基的演講和文章在設計革命運動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上都同列寧進行論戰。1913年托洛茨基在寫給孟什維克領袖齊赫澤的信中這樣寫道「目前列寧主義的大廈整個建築在謊言和偽證之上,包含着自身腐敗的有毒因素」,「列寧是俄國工人運動中一切落後現象的職業得利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托洛茨基站在反戰的國際主義一邊,但反對列寧的「變現代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使本國政府在帝國主義戰爭中失敗」的主張,反對列寧提出的退出第二國際成立第三國際的主張。1916年9月,托洛茨基被法國政府驅逐,年底抵達美國,加入在紐約由布哈林主辦的俄語報紙《新世界報》編輯部。
二月革命的消息傳來後,1917年3月27日,托洛茨基離美回國,但被加拿大的英國當局扣留了一個月,後俄國臨時政府總理克倫斯基、外交部長米留可夫要求英國政府釋放托洛茨基。回國後,參加「區聯派」。
領導蘇聯
之後由於公開表示支持列寧等布爾什維克領導人的主張而被臨時政府逮捕入獄,入獄期間區聯派加入布爾什維克,托洛茨基以第三高票當選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少列寧兩票)、之後又當選布爾什維克第一屆政治局委員,出獄後當選彼得格勒蘇維埃主席。是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十月革命勝利之後歷任外交人民委員、軍事人民委員、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鐵道人民委員。
1918年到1922年間,在蘇聯國內戰爭中組織、領導蘇聯紅軍與白軍作戰,對內戰勝利和蘇聯反抗美國、英國、法國、波蘭、日本、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十四國武裝干涉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內戰和武裝干涉結束後,托洛茨基與布爾什維克中央組織策劃了對波蘭的反攻,結果在華沙城下遭到了巨大的失敗。
流亡海外
列寧死後,和布哈林、斯大林、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並列為蘇聯共產黨主要的六名領導人。但在列寧病重和逝世期間,托洛茨基遭到了其他政治局委員的共同反對而逐漸失勢;至1927年10月,因為他極力反對斯大林的獨裁政策,主張世界革命而被開除出蘇聯共產黨,斯大林大整肅後被流放、驅逐。先後流亡土耳其、法國、挪威和墨西哥。1938年,他在墨西哥與支持者創建了第四國際,即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與斯大林的共產國際(第三國際)對抗,但其在流亡期間仍不斷為斯大林對他國的侵略進行辯護。他先是住在墨西哥左翼畫家迪亞哥·利弗拉和芙烈達·卡蘿夫婦的家中。因為和芙烈達有染而搬出,另找了一個附近的房子居住。
暗殺身亡
在墨西哥其間,托洛斯基躲過了契卡的多次暗殺。1940年8月21日,在家中被他當作朋友的蘇聯情報單位特務拉蒙·麥卡德(Ramón Mercader)用冰鎬鑿入後腦的殘忍方式殺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