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
揚州,江蘇省地級市,是世界遺產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有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揚州高郵市)之稱,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之稱,又有着「中國運河第一城」的美譽;被譽為揚一益二、月亮城 。 [2-5] 揚州,古稱廣陵、江都、維揚,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大運河揚州段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揚州列入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遺產城市之一。下轄邗江區、廣陵區、江都區3個市轄區和寶應縣1個縣,代管高郵市、儀征市2個縣級市。
揚州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城市;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源地、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溫泉名城、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揚州成功舉辦2017年世界體育賽事與旅遊峰會、世界地理標誌大會、世界運河城市論壇,2018年世界運河風情民俗展演活動、江蘇省第十九屆運動會、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將舉辦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1]。
2018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公布,揚州市位列第45位。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目錄
地理環境
位置
揚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位於長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市域在北緯32度15分至33度25分、東經119度01分至119度54分之間。高郵市周山鎮志光村龍華組確定為江蘇省陸域地理幾何中心點。東部與鹽城市、泰州市毗鄰;南部瀕臨長江,與鎮江市隔江相望;西南部與南京市相連;西部與安徽省滁州市交界;西北部與淮安市接壤。揚州城區位於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匯處,北緯32度24分、東經119度26分。全市東西最大距離8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5千米,總面積6591.21平方千米,其中市區面積2305.68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32.0平方千米)、縣(市)面積4285.53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95.2平方千米)。陸地面積4856.2平方千米,占73.7%;水域面積1735.0平方千米,占26.3%。
氣候
揚州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區。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盛行風向隨季節有明顯變化。冬季盛行乾冷的偏北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居多;夏季多為從海洋吹來的濕熱的東南到東風,以東南風居多;春季多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冬季偏長,4個多月;夏季次之,約3個月;春秋季較短,各2個多月。
氣溫
2012年,揚州市年平均氣溫分別為揚州城區15.8攝氏度、江都區15.5攝氏度、寶應縣15.5攝氏度、高郵市15.6攝氏度、儀征市16.0攝氏度,與常年相比,偏高0.3~0.8攝氏度。各月平均氣溫比常年同期偏高的月份有1月、4月、5月、6月、7月、8月和10月,偏低的月份有2月、11月、12月,基本持平的月份有3月和9月。
2012年,揚州市年極端最高氣溫38.2攝氏度(7月29日,揚州城區)、極端最低氣溫零下7.2攝氏度(1月23日,寶應縣),全年35攝氏度及以上的高溫日數為11天(寶應縣)~18天(江都區)。揚州城區35攝氏度及以上高溫日數為16天,初霜期比常年遲17天(常年為11月7日),終霜期比常年早18天(常年為3月31日)。
降水
2012年,揚州市年降水量揚州城區864毫米、江都區940毫米、寶應縣1067毫米、高郵市934毫米、儀征市981毫米,與常年相比,除寶應縣偏多一成外,其餘偏少一成至二成。全市各地各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的月份有1月、4月、5月、6月、10月,偏多的月份有3月、7月、8月、12月,區域分布不均、有多有少的月份有2月、8月、9月、11月。
日照
2012年,揚州市年日照時數揚州城區1721小時、江都區1746小時、寶應縣1868小時、高郵市2017小時、儀征市1825小時,與常年相比,偏少一成左右。全市日照時數較常年偏少的月份有2月、3月、6月、8月、12月,偏多的月份有4月,其餘各月基本接近常年。
地形地貌
揚州市境內地形西高東低,以儀征市境內丘陵山區為最高,從西向東呈扇形逐漸傾斜,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最低,為淺水湖盪地區。境內最高峰為儀征市大銅山,海拔149.5米;最低點位於高郵市、寶應縣與泰州興化市交界一帶,平均海拔2米。
揚州市區北部和高郵市湖西、儀征市北部為丘陵,京杭大運河以東、通揚運河以北為里下河地區,沿江和沿湖一帶為平原。境內有高郵市神居山(蘇中第4高峰99米)、儀征大銅山(蘇中最高峰149.5米)、小銅山、捺山等。
自然災害
氣象災害:2012年,揚州市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暴雨、雷電、強對流天氣(雷雨大風、雷暴等)、颱風、寒潮、大霧及霾、煙等。
水災:1931年8月26日,高郵發生特大水災。高郵湖湖西圩破,裏運河堤高郵段缺口十多處,僅擋軍樓一處就死亡、失蹤一萬多人。
地震:(7·20江蘇揚州地震)2012年7月20日在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寶應縣交界4.9級地震(為江蘇陸地20年來最大地震),震源深度5公里。全江蘇省普遍有震感、長三角大面積震感,對浙江影響輕微。江澤民同志專門打來電話,對地震表示關切。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揚州市土地總面積6591.2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3304.93平方千米、園地面積43.07平方千米、林地面積24.80平方千米、草地面積7.67平方千米、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1031.27平方千米、交通運輸用地面積278.47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1832.33平方千米、其他土地68.67平方千米。
淡水資源
揚州市境內有一級河2條、二級河7條、三級河2條、四級河4條,總長593.6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6.9億立方米。主要湖泊有寶應湖、高郵湖、邵伯湖、登月湖、白馬湖等。
國家重點工程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地位於揚州市江都區江都水利樞紐。2013年5月30日上午,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江蘇段試通水。東線工程通水後,每年將向淮河、黃河、海河流域的下游地區和山東半島送水148億立方米,可以有效緩解江蘇、安徽、山東3省沿線地區的缺水狀況。
礦產資源
揚州地區共有礦產資源15種,已基本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12種,其中石油、天然氣儲量居全省首位。高郵、邗江、江都一帶有豐富的油、氣資源,高郵、江都一帶素有「水鄉油田」的美譽。磚瓦黏土、石英砂、玄武岩、礫(卵)石、礦泉水、地熱等礦產資源較豐富。儀征、邗江丘陵山區有黃沙儲量2億~3億噸、石料儲量1.2億噸、卵石儲量約3億噸。全市玄武岩遠景儲量約2.5億噸。揚州市城區北部及儀征、高郵等地地下礦泉水資源豐富,品質優良,符合國家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
人口民族
人口
揚州境內第一次有完整的人口記錄為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當時廣陵國領縣人口達14萬人,到南北朝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下降到4.5萬人。唐天寶到貞元年間,揚州府人口達47萬人,宋崇寧年間又降至10萬人,到宋大觀年間僅剩6.3萬人。元初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揚州路領8縣,人口達98萬人。元末戰亂,揚郡人口銳減。明洪武九年(1376年)為57萬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揚州府領10縣,人口達74萬人。明末清初的戰亂,例如「揚州十日」,又使揚州人口下降,雍正六年(1728年)揚州府領7縣,僅有25萬人。此後,清王朝實行一系列有利於人口發展的政策,使人口猛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人口突破200萬人,嘉慶十三年(1808年)突破300萬人,後來由於戰亂災荒,人口再度下降。 19世紀初,全世界有10個擁有50萬以上居民城市,中國就有6個,即北京、江寧(今南京)、揚州、蘇州、杭州、廣州。
據《揚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揚州市常住人口為4459760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4672684人相比,十年共減少212924人,減少4.56%,年平均增長率為-0.47%。全市常住人口中,家庭戶1402969戶,家庭戶人口為4206652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人減少0.1人。
截至2018年末,揚州市總戶數147.2萬戶,戶籍人口458.34萬人,其中男性228.70萬人,女性230.13萬人,男性占總人口的49.84%,女性占總人口的50.16%。全市常住人口453.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28萬人,增長0.51%。0-14歲人口51.09萬人,15-64歲人口324.97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77.04萬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43‰,比上年上升0.03個千分點;人口死亡率7.92‰,比上年上升0.61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49‰,比上年下降0.58個千分點。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6.05%。
民族
漢族占總人口的99%以上。現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少數民族總人口2萬多,占全市總人口的0.6%。高郵下屬的菱塘回族鄉是江蘇省唯一的民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