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扶輪中學坐落在河北區呂緯路93號的天津市扶輪中學,是一所具有一百多年辦學歷史,積澱了豐碩教育業績的知名學校,且仍在沿用建校伊始時建造的獨特建築石樓,見證學校辦學歷程,彰顯百年教育春秋。

目錄

學校簡介

扶輪中學於1918年10月11日成立,同年11月4日正式開學,這是國內第一所鐵路中學。1918年2月,京漢、京奉、京綏、津浦鐵路職工聯合發起組織「鐵路同仁教育會」,會長由時任交通部次長葉恭綽擔任,副會長由時任交通部路政司司長關庚麟擔任,董事由時任交通部次長徐世章、總工程師詹天佑等12人擔任。為切實解決鐵路職工弟子的上學問題,「教育會」以「扶輪公學」為統一校名,在「四路」沿線籌建員工子弟學校,天津扶輪中學作為其中之一,其最初的全稱為「天津扶輪公學第一中學」。

歷史沿革

該校建築由「建築泰斗」莊俊設計,他也是上海金城銀行、上海中南銀行、漢口金城銀行、青島交通銀行(5.850, 0.06, 1.04%)和清華大學內部分建築的設計者。經招標,學校建築由天津振元木廠承建,1919年正式開工。建成石頭樓房兩座,南樓為教學樓,北樓為學生宿舍,另配有禮堂、階梯教室、物理化學實驗室[1]、音樂教室、手工作業室、餐廳、盥洗室等。現在仍然保存完好的是石砌的南樓、北樓。南樓建於1922年,為一字型,二層平頂;北樓建於1920年,為山字型,磚木結構,三層。兩樓均有地下室,都採用平面對稱布局,體量適宜伸展,花飾女兒牆,為簡潔的現代主義風格,其外檐均用青石條砌築,地基深穩,牆厚度達60厘米,抗震強度很高,是天津少有的、著名的石頭樓之一。兩座石樓於2013年被天津市政府認定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2]」。

扶輪中學自成立之日起,與時輾轉,幾經變革,僅校名就經多次更改。1922年5月,該校歸當時的交通部管轄,遂更名為「交通部扶輪第一中學校」「交通部部立天津扶輪中學校」。1929年,改屬當時的鐵道部直接管轄,更名為「鐵道部立天津扶輪中學」。因1937年被日本侵略者強占為陸軍醫院,無法辦學,遂於1940年在湖南冷水灘籌備複課,後在沿湘桂、黔桂鐵路撤退途中繼續辦學。1946年在天津原址恢復為「交通部立天津扶輪中學」,面向交通部所屬的路、電、郵、航等系統員工子弟招生。1950年改稱「天津鐵路職工子弟中學」,面向天津鐵路管理局內鐵路職工子弟招生,「扶輪」之名一度廢棄。1963年改稱「天津鐵路職工子弟第一中學」。2005年9月改稱「天津市扶輪中學」,重啟「扶輪」之名。該校現在使用的校徽,其構圖中央仍用當年葉恭綽所書「扶輪」二字,以表示對學校創建與歷史沿革的追思與珍重。

「扶輪」一詞本就非常古雅,漢魏詩歌辭賦中多見之,本有「扶翼車輪」之意,而舊時常引申為所謂「大雅扶輪」,用以讚美德望之人,或表示對崇高理想的嚮往。扶輪中學的命名,據說參考了「靈輒扶輪」(出自《左傳·宣公二年》)、「扶輪推轂」(出自《史記·荊燕世家》)的典故,分別體現知恩圖報、助人立業之意,以啟迪扶輪學子在民族危亡之際,勵志篤行,求學報國。鐵路學校以「扶輪」命名,產業特色與育人寓意可謂兼而得之,十分恰切生動,也為「扶輪」這一詞彙賦予了具有時代感和歷史意義的教育內涵。

辦學理念

該校建校伊始,即以「忠、信、仁、勇」為校訓,明確「各科教授之方法」是「純取自動主義」,注重「道德之培養」和校風建設。在這樣的辦學理念引領下,一大批優秀知識分子執教扶輪,為教學品質的優異和提升提供了保障。顧寶埏、楊紹萱、董秋芳、趙友琴、李熙春、趙子健、劉瑤章等一批知名教師,都曾在該校從事一線教學工作,郁達夫等很多社會知名人士曾到該校演講,對在校學生產生了重要的積極影響,一批批時代英才從該校走出,湧現於社會。

知名校友、數學大師陳省身的扶輪情結格外濃郁。陳省身於1922年隨父母來到天津,次年插班進入扶輪中學。在班裡,他年紀雖小,卻全面發展、成績突出,還經常在《扶輪》校刊上發表解題方法和詩歌。因當時該校實行四年制,陳省身於1926年正式畢業,考入南開大學。自1980年8月20日起,闊別扶輪近60年的陳省身先後7次回母校,在1996年6月的一次題詞中表達對扶輪的感激與熱愛之情:「我的數學事業是從扶輪開始的。」從1988年開始,陳省身出資在扶輪中學設立了「陳省身獎學金」,獎勵品學兼優、數學成績突出的學生。2000年,扶輪中學為陳省身鑄立一尊半身銅像,他本人參加了銅像的落成儀式。從此,陳省身這位優秀且始終情系扶輪的校友,更加緊密地與他曾經求學、生活的母校聯繫在一起。

扶輪中學的石樓以歷史悠久、載育人才而聞名,設置於南樓中的校史陳列館也因突出的紅色革命教育內容而享譽學林,先後被鐵道部、天津市委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扶輪校史館結合學校辦學歷史,彰顯學校革命傳統,弘揚「成才報國」的扶輪精神,記錄了扶輪各個時期為國家解放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作出卓越貢獻、獻出寶貴生命的校友事跡。從中可見扶輪師生曾積極參加五卅運動、「一·二九」運動等革命運動。1936年6月,該校學生中誕生了中共黨支部,有黨員15人,是當時中共天津地下黨組織在大中學校中最大的黨組織,而石樓的地下室就是當年革命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在扶輪的紅色歷史上,曾湧現出很多傑出的英雄楷模,其中包括天津早期共產黨員、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天津中山公園「十五烈士紀念碑」中表彰的革命烈士江震寰,支援五卅運動的劉世華等扶輪師生,「九一八」事變後代表天津學生在南京當面向蔣介石請願的李又辰,等等。這些過往的扶輪人事,與飽經滄桑、色調深沉的扶輪石頭樓一起,永遠綻放着扶輪中學紅色的教育光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