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承天門

承天門是隋唐京師長安城宮城太極宮正門,建於隋文帝開皇二年,是隋唐時期皇帝與群臣議政和舉行國事活動的重要場所。

「若元正、冬至陳樂設宴會赦宥罪、除舊、布新當萬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則御承天門以聽政焉」,如隋文帝平陳師獻俘,唐太宗冊封李治為皇太子,唐睿宗即位,唐玄宗接受吐蕃盟書等等,都在此舉行大朝會。 [1]

承天門根據2001年考古報告已經發現三門道,門側東遺址破壞嚴重,是否還有門道不得而知。 [2] 2018年社科院出版文章排除了承天門為五門道的可能。 [3] 根據歷史記載同含元殿一樣為三出闕城門,門外左右有東西朝堂,四百多米寬的橫街從承天門前穿過,構成了一個非常宏大的宮廷廣場。

承天門上建有高大雄偉的樓觀,門外左右有東西朝堂,門前有廣步三百步,寬約441米的宮廷廣場,南面正對朱雀門、明德門,寬約155米的朱雀大街,作為都城的中軸線,地位十分重要。 [4]

每當承天門舉行「外朝」大典,廣場和承天門大街上都是萬方來朝、百姓齊賀,規模非常壯觀。逢年過節,皇帝也往往選擇在承天門設宴陳樂,邀請群臣同樂。

城門簡介

在唐朝長安城諸多城門中,承天門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嚴格說起來,它是太極宮的南大門,而事實上,它還是長安宮城和皇城共用城牆的中門。往北對應的是長安城正北的玄武門,往南對應的正是皇城的南大門朱雀門

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張永祿介紹說,承天門建於隋初,最初被稱為廣陽門,其後改名為朝陽門、順天門,公元705年唐中宗神龍元年二月才被稱為承天門。

遺址發掘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發掘隊1963年發表的《唐代長安城考古紀略》中寫道,承天門的門址在今天蓮湖公園蓮湖池南岸偏西處,然而門的基址大部分已被挖土破壞。經考古探測其東西殘存部分尚長41.7米,已發現三門道。中間門道寬8.5米,西側門道寬6.2米,東側門道寬6.4米,門道的進深為19米。門址底下鋪有石條和石板,建築極其堅固。由於門址東側已被破壞,向東是否還有門道,已不得知。 [4] [3]

承天門上建有高大雄偉的樓觀,門外左右有東西朝堂,門前有廣步三百步,寬約441米的宮廷廣場,南面正對朱雀門、明德門,寬約155米的朱雀大街,作為都城的中軸線,地位十分重要。 [4]

地理位置

承天門在長安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門外與皇城之間,是一個寬達三百步(相當於現在的四百多米)的橫街,於是也有學者將其稱為廣場。據說大唐帝國的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會,以及閱兵和受俘等許多重大朝外活動,多數都在這裡進行。如今北京的天安門最初也叫承天門,而盛唐時的承天門如今日之天安門一樣,見證了一次又一次的國家盛典,昭示着盛唐的繁華。 [2]

建築形制

通過有限的文字記載,我們可以想像得到當年承天門的巍峨和恢弘:門上有高大的樓觀,門外左右有東西朝堂,門前有寬約三百步的宮廷廣場,南面直對朱雀門、明德門

功能作用

皇帝舉行「外朝」的大典之處

承天門位於宮城和皇城之間,正是封建王朝權力最集中之處。從承天門到朱雀門被稱為「承天門街」,也就是所謂的「天街」,承天門街兩側,集中了多個中央衙署,最著名的當屬中書外省和門下外省,地勢優越,地理位置頗為重要。承天門作為封建皇帝舉行「外朝」大典之處,想來也和其地理位置息息相關。遙想當年,承天門門樓上,皇帝振臂一呼,底下應者如雲,元旦、冬至時皇帝在此設宴陳樂,百官山呼萬歲,四海昇平。而朝廷遇有赦宥,或除舊布新,或接待各國朝貢使者、四夷賓客,皇帝也要御承天門聽政。像唐太宗冊李治為皇太子、睿宗即皇帝位、玄宗受吐蕃宰相尚欽藏獻盟書等,都在此舉行大朝會。每逢此時,承天門門內由左右武衛士挾隊列仗;門外廣場,武士環衛,依仗排列,千官序立,各國使者與民族首領朝拜,樂舞並作,金鼓齊鳴,儀式莊嚴而隆重。

歷史記載,公元713年9月19日,唐玄宗在承天門設宴款待百官,一時興起,命身邊人向樓下拋撒金錢,看百官爭先揀拾為樂。所以唐人張祜《退宮人》詩中寫道:「開元皇帝掌中憐,流落人間二十年。長說承天門上宴,百官樓下拾金錢。」據說,數十年後流落民間的宮女還在向世人念着此詩說着皇帝的恩惠呢。

承天門上鼕鼕鼓

唐代,那是沒有鐘錶的年代,是誰喚醒了新的一天?是什麼昭示着黎明的到來?答案就是承天門上的鼕鼕鼓。清晨五更,隨着承天門上敲響第一聲晨鼓,長安城各座城門相對的大街上街鼓齊聲響應,這就是詩人筆下所描述的「六街塵起鼓咚咚」,這也標誌着新的一天開始了。

貞觀初年之前,長安城中響起新的一天的信息是由巡街士兵用嘴傳達的,叫做傳呼,就是用嗓子喊。後來提議設置街鼓的人是馬周。馬周建議,在承天門門樓上置大鼓,在外郭城通城門的六條大街上設街鼓。每當日暮,由城門郎在承天門樓按照漏刻準時擂動暮鼓,接着六街鼓承而振之,擂八百聲,各宮城皇城外郭城及坊市門,都要立刻關閉上鎖,街上禁絕人行,所謂「六街鼓盡行人歇,九衢茫茫空對月」。夜禁之後,有街使、騎卒、武官巡查暗探。凡犯夜之人,「令其主司定罪,庶人杖以下決之,官吏杖以下皆送大理」,甚而有被立即杖死的。若因公事或家有吉凶疾病等急事,需夜出坊門者,必須持有府縣和本坊的「文碟」,經驗查後才得放行。由此可見唐代「宵禁」制度的嚴苛。

等到五更,隨着城門郎擂動承天門曉鼓,六街鼓承擂三千聲,各宮門城門及坊市之門,才准開啟,允許人行。所以說,承天門街鼓的地位和作用尤為突出,它不僅是唐代禁夜制度的標誌性信號,也是京城城門、皇城、宮城城門及宮殿門開閉的總指揮。

它是後來的玄武門

唐代的承天門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王朝的繁華,那隆隆鼓聲也迎來了長安城一次次的朝陽和日落。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隨着李唐王朝的衰敗,長安城也遭遇了滅頂之災。公元904年,京兆尹韓建改造長安城,只保留了皇城,而放棄了宮城和外郭城。而皇城原本和宮城共用一牆,就將宮城南牆作為皇城的北牆,封閉了其他城門,只保留了承天門,按照「北玄武」的風水之說,更名為玄武門。

及至明洪武7年至11年,長安城進行擴建,向北擴修的同時也拆除了原來的城牆,隨着城牆被拆除,更名為玄武門的承天門也不復存在了。見證了無數輝煌的承天門被湮沒在歷史中,但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的詩句還傳誦着,提醒着我們記住那些和承天門有關的故事。 [4][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