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战犯管理所
抚顺战犯管理所位于抚顺市顺城区宁远街高尔山下,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原为“辽东第三监狱”,1950年6月成为一所改造国内外战犯的监狱。这里从1950年7月至1975年3月,先后关押975名日本侵华战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等71名伪满洲国战犯,354名国民党战犯,把他们改造教育成为新人。 1987年在全面整修的基础上,设置了包括“改造日本战犯”、“改造末代皇帝溥仪”、“战犯生活区、监室及劳动场所”三部分的抚顺战犯管理所陈列馆,还辟有“体验战犯改造生活”特殊旅游项目。
中文名称 抚顺战犯管理所
地理位置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宁远街
开放时间 8:30-16:30(4月-10月);8:30-16:00(11月-3月);周一闭馆。
景点级别 AAA级
门票价格 50元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辽宁省抚顺市
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目录
景点介绍
[1] 抚顺战犯管理所,位于辽宁省东部抚顺市内浑河北岸,高尔山下,占地面积二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六百余平方米。该所建于1936年,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侵华战争中,为了镇压中国的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修建的一所监狱,当时称为“抚顺监狱”。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战败后,被国民党占据,曾改作“辽宁第四监狱”。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日抚顺解放后,东北人民政府在此设立“辽东省第三监狱”。一九五0年六月国家司法部根据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将辽宁省第三监狱改为抚顺战犯管理所。
管理所介绍
抚顺战犯管理所(War criminals' control house of Fushun),成立于1950年6月,是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唯一一所羁押与改造、审判战争罪犯的监狱遗址。共接收、关押、教育、改造了日本战犯982人,伪满洲国战犯71人,其中包括清朝末代皇帝溥仪。1986年,根据国内外友好人士和社会团体的请求,经国家公安部、外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报请国务院批准,抚顺战犯管理所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11月,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正式对外开放至今,共接待36个国家和地区观众400余万人,其中日本游客3万左右。近300名日本战犯曾重访过被他们称为“再生之地”的这间管理所,众多日本战犯归国后成了中日友好人士,这一点尤其被世人认为是奇迹。据了解,此次修缮前,由于该所建筑年代久远,基础设施陈旧,部分主体建筑出现裂缝、倾斜甚至倒塌等现象。2008年4月起,辽宁省委、省政府投资3030万元人民币进行全面修缮。重新开放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恢复建设了部分当初的建筑和大礼堂,新建2000平方米现代化陈列馆;增加了《改造日本战犯陈列馆》和《改造末代皇帝专题展》等展馆,展览面积扩大4倍,基本使其恢复了原貌。在新落成的抚顺战犯管理所新陈列馆内,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展厅内,展示800余张图片、500多样实物,特别是有关末代皇帝溥仪的80余件实物展品还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近100位日本友人,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大约300余人参加了庆典仪式。下午,在战犯管理所前的谢罪碑广场上,前日本战犯坂仓清、高桥哲郎及日方代表80多人敬献了花篮,表达对当年侵略行为的悔恨。
历史经历
一九五零年七月,中国政府依据《波茨坦公告》、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军事法庭有关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罪犯之规定,根据中苏有关协定的条款,开始正式接收由苏联政府移交给我国的在侵华战争中被苏军俘获的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违反人道罪的日本战犯共计982人,伪满洲国战犯71人。之后,又陆续收押了在国内解放战争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获的犯有战争罪的蒋介石集团战犯354人。对待上述战犯,抚顺战犯管理所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改造战犯所确定的一系列政策,给予战犯人道主义待遇,终于使昔日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在我国特别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面前低头认罪。把伪满洲国战犯和蒋介石集团战犯改造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人。一九五六年六月至一九六四年三月间,在该所关押的日本战犯分期分批被全部释放回国。一九五九年十二月至一九七五年三月间,被关押的伪满洲国战犯和国民党战犯也被分期分批全部释放。对于该所在改造战犯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周恩来总理曾给予高度评价,并称赞道:“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很有成绩,改造日本战犯尤为显著;我们把末代皇帝改造好了,这是世界上的奇迹。”一九八六年五月,该所经公安部、外交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报请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其作为改造战争罪犯的旧址,正式对国内外开放。
视频
抚顺奇迹合唱团参观抚顺战犯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