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拉扎魯·柴門霍夫

拉扎魯·柴門霍夫google

拉扎魯·柴門霍夫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Łazarz Ludwik Zamenhof,1859年12月15日---1917年4月14日),波蘭籍猶太人,世界語的創始人。他出生在比亞韋斯托克,當時波蘭正受沙皇俄國統治,根據俄國的戶籍規定,取名為拉扎魯•馬爾科維奇•柴門霍夫 。

目錄

《創立世界語》

世界語是波蘭醫生柴門霍夫博士(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於188 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 拉扎魯•路德維克•柴門霍夫 7年創製的一種語言,至今已123年。他希望人類藉助這種語言,達到民族間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戰爭,實現平等、博愛的人類大家庭。旨在消除國際交往的語言障礙,被譽為「國際普通話」。

早在柴門霍夫的童年時代,國際語理想就在他頭腦里產生了,他為這一理想獻出了畢生的心血。正如他本人在致波洛夫克的那封著名的信中所說:「在比亞利斯托克,居民由四種不同的成分構成:

俄羅斯人、波蘭人,日爾曼人和猶太人。

每種人都講着各自的語言,相互關係不友好。在這樣的城裡,具有敏感天性的人更易感受到語言的隔閡帶來的極大不幸,每到一處他都會得出結論,語言的分歧是使人類大家庭破裂、分化成敵對陣營的唯一原因,或至少是主要原因。是大家把我培養成了一個理想主義者,是大家教我認識到所有的人都是親兄弟。然而,在大街上,在庭院裡,到處都讓我感到,真正含義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俄羅斯人、波蘭人、日爾曼人,猶太人等等。這種認識時時刻刻強烈地折磨着我那顆童心,雖然許多人大概對這種小孩子的『為世界而痛苦』會付之一芙。因為,當時在我看來,'大人們'才擁有一種無所不能的力量,所以我反覆對自己說,待我長大成人,就一定要消除這一災難 」。 他早已認定,要達到這一目的,古代和現代的語言都是不適用的。於是,他開始朦朦朧朧地憧憬着用一種新的人造的語言。後來,他進了華沙一所第一流的中學,其間對這種語言進行了各種嘗試,臆造出了大量複雜的名詞變格和動詞變位等形式。「人類語言的語法形式多得漫無邊際,大部頭的詞典,包羅成千上萬的詞彙,這些東西把我給嚇住了。面對這樣一部複雜而龐大的機器,我不只一次地告誡自己:丟掉這些幻想吧!這件工作是人力所及的。」

但是,當他學習了語法結構簡單的英語(在學習德語,法語、拉丁語和希臘語之後),注意到俄語後綴的作用之後,他的語法系統和那龐然大物般的詞典在眼前驟然開始縮小了。他興高采烈地叫了起來:「問題解決啦!」

後人根據柴門霍夫公布這種語言方案時所用筆名「Doktoro Esperanto」(意為「希望者博士」)稱這種語言為「Esperanto」。20世紀初,當世界語剛傳入中國時,有人曾把它音譯為「愛斯不難讀」語,也有叫「萬國新語」。 後來有人借用日本人的意譯名稱「世界語」,並一直沿用至今。

《放棄知識產權、個人榮譽和特權》

在西方,人們對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私有財產是十分尊重的,法律規定,個人的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其子女有繼承權,受到國家保護。柴門霍夫為創造世界語不僅耗盡了他畢生的精力,而且為《世界語第一書》的出版幾乎傾其所有,一生過着清貧的生活,但是1887年7月26日,在出版《世界語第一書》時,他鄭重聲明:「國際語同每一種民族語一樣,都是社會的財富,作者永遠放棄對它的一切個人權利。」柴門霍夫把這種語言的命運完全交給了使用它的群眾,由群眾去決定它的未來。

《回憶柴門霍夫》

埃米利安•洛茨在他的《回憶柴門霍夫》中寫道「柴門霍夫不是一個實利主義者,作為一個眼科大夫,他經常為窮人免費治病。

卡齊米埃爾茲•蒂明斯基曾參加過柴門霍夫大師的安葬儀式。他在《在墓旁》一文中寫道:「跟隨在他後面的是浩浩蕩蕩的人群,他們大部分是來自西伯萊地區的群眾。由此可見,說我們的大師生前免費為窮人治病並幫助他們是可信的。1906年10月中下旬,柴門霍夫去布魯塞爾和巴黎,為的是在那裡分別同查理•勒曼爾和埃米爾•亞瓦爾討論關於世界語的改革問題。當他從巴黎到柏林時,謝絕朋友們為他買頭等車廂的車票。10月 23日勒曼爾寫給亞瓦爾的信中說:「柴門霍夫離開了,我心中感到很壓抑,看着他離去一消失在這個廣闊的世界裡一這位半個基督徒,他不讓我為他買頭等車廂的車票去柏林,自己坐三等車悄悄地走了,只給他的小女兒帶了一點糖果,給他自己帶了兩塊蛋糕。我認為,他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值得欽佩的榜樣。」

外部連結

視頻

世界語歌曲 Zamenhof 柴門霍夫

紀念柴門霍夫逝世100周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