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日色布寺
西藏自治区 |
---|
|
拉日色布寺(Lha Ri Zin Phug Dgon),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车仁乡加堆村,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居士寺院,也是21世纪初江孜县唯一的居士寺院。[1][2]
目录
历史
拉日色布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江孜县车仁乡加堆村境内,距离加堆村中心大约1公里,地处村旁的高处。该寺背靠一座山丘,寺前有一条小河,寺院四周是天然的柳树林。
拉日色布寺属于车仁乡的四个村落,即车仁乡8个村中的第5至第8村。21世纪初,据车仁乡乡长巴桑结(Pa Sangs Skyabs)称,车仁乡共有8个村,425户,2517人,全乡有2座寺院,除拉日色布寺之外,还有一座林布寺(Gling Pu Dgon)。林布寺服务车仁乡的第1至第4村的信众。
根据拉日色布寺次仁居士在21世纪初的介绍,拉日色布寺的前身为一处修行洞,至今该洞仍是信众膜拜的圣迹,已简单修复,可用作闭关修行处,并成为如今拉日色布寺的组成部分。后来,在该修行洞附近创建了一座供上师居住的寝室,称为“上师殿”(Bla Ma Lha Khang)。此后,在上师殿前兴建了一座经堂,以该经堂为基点,拉日色布寺逐渐形成。根据拉日色布寺经堂门上的匾额,该寺被称作“拉色卓珍林”(Lha Zin Vgro Vdren Gling)。经堂墙上简单记载了该寺的发展历史。据说,藏文史籍《娘氏宗教源流》中有少量关于拉日色布寺的记载。
根据次仁居士的介绍,1959年之前,拉日色布寺有僧人23名,均为正式出家受戒的僧人。1960年代,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该寺僧人开始破戒结婚,成为在家居士,边务农边在家学习佛经,为信众念经或者举办法事,自此拉日色布寺的居士开始形成。拉日色布寺1959年前的23名僧人中,许多有着居士传承或者居士世家等家庭背景,而且僧人过居士生活是宁玛派僧尼宗教生活的传统模式,所以该寺僧人还俗成为居士比较容易,在信众中也不会产生多大不利影响。
1986年,拉日色布寺开始恢复,当时江孜县政府有关部门拨款5千元人民币资助重建该寺,其余资金主要由9位居士筹措,同时该寺下属的四个村落的民众也积极帮助重建,寺院很快获得简单修复,并且恢复开展宗教活动。恢复之后的拉日色布寺完全按照居士寺院的宗教程序开展宗教活动,平时寺内不住居士,也不举办宗教仪式,通常由一位居士值班,负责保证寺内的酥油长明佛灯不熄灭,间隔的鼓声、法音等等等宗教仪轨不停止,值班居士每隔一个月轮换一次。按照传统宗教习惯,每月有固定的众居士聚集寺内举行宗教仪轨,比如藏历1月10日举行“北藏观音修持”(byang Gter Thugs Sgrub)或者“六字真言修持”(Ma Ni Sgrub Pa.)或者“众生解脱”(Vgro Ba Kun Grol)等等仪轨,藏历2月10日、3月10日举行“北藏观音修持”仪轨,藏历4月举行“静怒神闭斋”(Zhi Khrovi Myong Gnas)或“八大人修持”(Sgrub Pa Bkav Brgyad)等仪轨,藏历5月举行“北藏观音修持”仪轨,藏历6月4日举行“宝轮庆典” (Chos Vkhor Dus Chen)仪轨,藏历7月10日、8月10日、9月10日举行“北藏观音修持”仪轨,藏历11月13日至19日举行“金刚橛修持” (Phur Pavi Sgrub Pa)仪轨,藏历12月10日举行“北藏观音修持”仪轨。因为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间烧毁了“静怒神闭斋”和“八大修持”两大宗教仪轨的法本,所以该寺的这两大仪轨的传承中断,如今拉日色布寺在藏历4月也举行“北藏观音修持”仪轨,以代替上述两大仪轨。
21世纪初,拉日色布寺是江孜县唯一的居士寺院,有9位居士管理该寺并行使宗教权力。因为该寺归属四个村落,所以这9位居士分别来自四个村落,第5村是伦巴村(Lung Pa Grong Mstho),大约有90户、300余人,出2位居士;第6村是加麦村(Rgyal Smad Grong Mstho),大约有30户、200余人,出1位居士;第7村是加堆村(Rgyal Bstod Grong Pa.),有38户、260余人,出4位居士;第8村是玉西村(Yo Zhe Grong Mstho),有25户、将近200人,出2位居士。该寺9位居士中,有4位是老居士,年龄在57岁至60余岁之间,其余5位是年轻居士,大的34岁,最小的刚超过20岁。
21世纪初,拉日色布寺也按照政府宗教部门的政策成立寺管会,任命寺管会主任、副主任以及一名管家,这3人民主管理寺院事务。寺管会主任根登嘉措(Dge Vdtm Rgya Mstho),大约60岁,是加麦村的居士,副主任次仁(Sthe Ring),34岁,是玉西村的居士,管家仁青平措(Rin Chen Phtm Sthogs),57岁,是结多村的居士。3位居士都是留有法辫的居士。
藏族居士的传统是留长发,即神圣的法辫,这是经宗教仪式或授灌顶之后的发辫。21世纪初,许多藏族居士不再愿意留长发或者法辫,所以拉日色布寺的9位居士中,只有3人按照传统留着长发或者法辫,即上述3人,其他6人作俗人打扮。传统的居士装束特别是发辫在宗教界及信众眼中仍具有宗教威严。
藏族居士可结婚生育。拉日色布寺的居士除几位20岁出头的年轻居士外,大多已有妻子和孩子。结婚生育女也是延续居士传承的方法。每个居士家族一旦没有子嗣,该家族的居士传承便中断。
拉日色布寺的宗教收入主要来自村民的布施。例如2002年,该寺集体约有850元布施收入,其中举行“六字真言”(Ma Ni Sgrub Pa)仪轨获300元、一般性法事(Zhal Vdebs)获捐赠300元、为亡者做后事举行回向(Bsngo Brten)获250元。居士个人每年也会被请到村民家念经或做法事而获得报酬,家境较好的村民一般每年都请居士来家中念经或做法事一次,每次请3至5位居士,一天内便可结束,这户村民除了为居士们供应一天斋饭之外,还要向每位居士发10元报酬。村民如遇突发情况特别是家人去世,必须请居士到家中举行超度亡魂的宗教仪式,一般请5至6名居士,家境较差的村民所请的居士也不得少于4人,一天内完成佛事活动,当事人家向居士们供应斋饭,并向每位居士发10元报酬;同时要选派一位居士赴天葬台念“觉”(Gcod),该经文和佛经中的金刚能断经不同,家境好的家庭向这位居士送50元报酬,家境极差的可免费。居士在天葬台除诵经之外,并无其他任务,亡者的尸体由天葬师处理,拉日色布寺所属四个村落中有2位天葬师,天葬师在藏语中一般称作“多丹”(Stobs Ldan),其家世代传承,所以2位天葬师都在伦巴村。
建筑
拉日色布寺的主殿为大经堂,规模并不大。因为这是居士堂,居士堂一般不像正规寺院的经堂那么大。拉日色布寺的经堂主要用于9位居士集体举办宗教仪式或按照村民需求举办宗教活动。经堂内侧辟有独立的内屋当作“赞康”(Bstan Khang),供奉本尊或护法神等佛龛,供奉的主尊是莲花生光明世主(Gu Ru Snanggsa LSrid Gnod,莲花生的异名)、四臂观音、释迦牟尼;各类供品用糌粑、酥油等原料制作,其中主要是供奉本尊神的供品,其左侧有金刚橛及忿怒饮血58尊神的供品,右侧有生命怙主(Sthe Bdag)及寂静42尊神的供品,下侧有护法神(Srung Ma)的供品。供品佛龛的一侧有护法神的脸谱,脸谱呈恐怖狰狞状。拉日色布寺的这尊护法神是智杰纳布(Sbrul Rje Nag Po),原是该地区的地方神,后来被该寺迎请为护法神,现在他具备双重身份,既是地方神(神山),又是该寺的护法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