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拒人千里(拼音:jù rén qiān lǐ)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下》。 拒人千里指自以為是,不愛聽別人意見的態度,像拒絕人在千里之外;形容態度傲慢,拒絕別人的要求或不願與別人接近。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1]

[]

目錄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拒人千里」指自以為是,不愛聽別人意見的態度,像拒絕人在千里之外;形容態度傲慢,拒絕別人的要求或不願與別人接近。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運用示例 作家·歐陽青雲《俠骨風豪》:「放過此事不談,菊大俠尊翁沉疴復發,危在旦夕,放着一位神醫不請,並欲拒人千里之外,豈非不明不智。」

作家·於水《杯酒文章》:「紫檀就更糟了,總黑着個臉,仿佛深不可測,拒人千里。還就是金絲楠木看着順眼,親近人。」

成語出處

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下》:「詣詣之聲音顏色,距人於千里之外。」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拒人千里」。

成語故事

樂正子複姓樂正,名克,是孟子的學生。魯國的國君魯平公準備讓樂正子主持國家的政事。消息傳來,孟子聽了非常高興。第二天,他對學生們說:「我一聽到這個消息,昨天晚上歡喜得整晚都不能入睡。」

公孫丑很不以為然,就提出疑問道:「樂正子剛強嗎?」孟子回答說:「不。」公孫丑又問道:「他見多識廣嗎?」孟子答道:「也不。」於是公孫丑再也按捺不住提出非議了,說道:「既然是這樣,那麼您為什麼竟會喜歡得整個晚上都不能入睡呢?」孟子答道:「他的為人可是喜歡聽取有益的話哩。」公孫丑再次提出非議道:「光是喜歡聽取有益的話就足夠了嗎?」

孟子不慌不忙地說道:喜歡聽取有益的話,那麼治理整個天下尚且綽綽有餘,何況治理一個魯國呢!如果真的喜歡聽取有益的話,那麼全中國的英才賢人都將會不遠千里而來,把有益的話語告訴他。如果不喜歡聽有益的話,那麼人們就會(學着他的樣)說:『嗯~,嗯~,我已經知道了!』這種傲慢的嗯嗯的聲音和傲慢的臉色拒人於千里之外。英才賢人在千里之外就已經停步不前了,那麼讒言諂媚、當面奉承的小人們可就來了。跟那些讒言諂媚、當面奉承的小人混在一起,國家想治理好,可能達到嗎?」這句話也往往說成「拒人千里」,形容態度傲慢,不願與人接近,或毫無商量餘地。

成語寓意

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並不一定是正確的、合理的,而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也不一定是錯誤的、無價值的。傲慢的人,即使是比別人聰明,想從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見解,別人也會很不樂意接受。上古賢人智士數不勝數,可是清高的文人往往有自以為是的毛病。成語告訴人們,作為棟樑的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不僅僅要能納,還要能斷,全聽別人的,等於沒聽,全部拒人千里,也必然成不了大的氣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