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拒馬河位於中國的華北平原,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支流,為北京市五大水系之一。

發源自河北省淶源縣縣城南旗山腳下,以地下水溢出成泉群形式變為地表水。拒馬河源,不僅湧水量大而恆定,泉水的溫度冬夏也基本沒有變化,常年在7℃左右。《水經注》卷十二聖水、巨馬水記載:巨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淶山,即淶水也,有二源,俱發淶山。拒馬河先後流經北京市房山區的十渡風景區、張坊鎮南尚樂鄉。在張坊鎮分為南北兩支:北拒馬河和南拒馬河,兩支在白溝村匯入大清河。幹流長254公里,白溝村以上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河床寬200—1000米[1]

拒馬河則的一段,是著名的紫荊關長城。紫荊關位於紫荊山上,是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隘口之一,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拒馬河的河床寬幾百米。現時只剩下一條小溪。

目錄

河流簡介

拒馬河:《水經注》記:「巨馬河出代郡廣昌縣淶山」。淶源曾名廣昌縣隸代郡,淶山一山分七峰,又名「七山」。《廣昌縣誌》中說:「拒馬河源,在縣城南半里,出七山下」。拒馬河古稱淶水,約在漢時,改稱「巨馬」,有水大流急如巨馬奔騰之意。後漸寫作「拒馬」,相傳曾因拒石勒之馬南下。無論「巨馬」、「拒馬」,均言其水勢之大。

拒馬河幹流長254公里,白溝村以上流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市境內幹流長61公里,流域面積433平方公里。河床寬 200-1000米。拒馬河源頭的泉水溫度,常年保持在7℃左右,成為冬季北方最大的不結冰的河[2]。拒馬河因水大流急,對所經山地切割作用強烈,多形成兩壁陡峭的峽谷。拒馬河景區不僅風光秀麗,氣候宜人,而且有眾多的文物古蹟與自然風光。

名字由來

在河北省地圖上,東經115度25分,北緯39度42分的地方有一條迴旋曲折的河流,就是拒馬河所處的位置。

水經注載:「拒馬河源於代郡廣昌縣淶山」。即如今的淶源縣。為什麼叫拒馬河呢?《淶水縣誌》載:「晉劉琨守此以拒石勒」。劉琨是晉朝將領、詩人,字越石,河北安國人,少時與祖逖為友。祖逖,字士雅,也是晉朝將領,河北淶水縣人。據《晉書祖逖傳》說:「祖逖與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晴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 惡聲也,因起舞。』」「聞雞起舞」這一成語即由此而來。

石勒羯族將領,在公元308年至318年,曾率十萬大軍從太行山區攻掠河北內地,抗拒入侵兵馬。因此,這條河流被稱為「拒馬河」[3]

河流成因

拒馬河的形成,它來自於太行山深處,流經於太行山,由於源頭水量很小,稍大於小溪。但是,拒馬河兩岸沿途各處溝谷都有泉水流入拒馬河,匯集而成一條大河。拒馬河的源頭在河北省來源縣境內,自上而下,順勢於太行山山脈大峽谷中,自西向東,流經十渡,從一渡到華北平原,水量少時入白洋淀,水量大時入渤海。拒馬河是華北地區唯一沒有被污染的河[4]

流域環境

拒馬河是因水大流急,對所經山地切割作用強烈,多形成兩壁陡峭的峽谷,使拒馬河谷成為百里畫廊[5]

由於拒馬河水恆量、恆溫、水質好,滋養了兩岸的文明。

淶源境內,已知的泉眼有102處,流量大於2升/秒的有30多處,其中僅石門以西縣城附近的淶水泉易水泉拒馬泉泉坊泉杜村泉石門泉石門南泉的總流量就達3.4立方米/秒。淶源的泉之多、出水量之大,在缺水的華北地區是首屈一指的。

景點介紹

紫荊關長城

拒馬河則的一段,是著名的紫荊關長城。紫荊關位於紫荊山上,是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隘口之一,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名氣很大。拒馬河的河床寬幾百米[6]

涼城風景區

涼城風景區位於保定市西北部的淶源縣境內,太行山恆山燕山在此交匯,易水淶水拒馬河同源於此,這裡氣候涼爽,群峰吐翠,碧潭泉涌,萬壑競秀,是太行山深處一處絕好的旅遊勝地。 「拒馬尋源」是淶源涼城風景區的核心部分,是一處著名的景觀。淶源,是河北平原西部深山中的一個山間盆地,盆地中間有泉水湧出,形成拒馬河。拒馬河古稱淶水,所以這裡被稱為淶源。拒馬河原稱巨馬河,「巨馬」乃水大流急如巨馬奔騰之意。後相傳因曾拒石勒之馬南下又被寫作「拒馬」。無論「巨馬」還是「拒馬」,均言其水勢之大。

視頻

航拍涿州:拒馬河

話說拒馬河051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