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拘束,漢語詞彙,讀音是jū shù,意思是對人的言語行動加以不必要的限制,過分約束;過分約束自己,顯得不自然。 出自《晉書·愍懷太子遹傳》:「殿下誠可及壯時極意所欲,何為恆自拘束。[1]

目錄

基本解釋

[restrain] 過分約束;束縛。不要太拘束孩子。

[stiffness] 不自在,拘謹而顯得不自然。他已不再感到拘束,開始笑起來。

例句

不要~孩子的正當活動。 她見了生人,顯得有點兒~。[2]

引證詳解

1.限制,約束。 ①《晉書·愍懷太子遹傳》:「殿下誠可及壯時極意所欲,何為恆自拘束。」

②宋 李元膺《鷓鴣天》詞:「薄情風絮難拘束,吹過東牆不肯歸。」

③《紅樓夢》第四八回:「只是他在家裡說着好聽,到了外頭,舊病復發,難拘束他了。」

④清 曹寅《菜花歌》:「平分千巷畫船閒,農家兒女無拘束。」

⑤ 周恩來《雨後嵐山》詩:「自然美,不假人工;不受人拘束。」

2.拘謹不自然。 ①《晉書·王獻之傳》:「 獻之 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疎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

②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顏延之 詩]又喜用古事,彌見拘束。」

③清 方東樹《書<望溪先生集>後》:「先生則襲於 程 朱 道學已明之後,力求充其知而務周防焉,不敢肆;故議論愈密,而措語矜慎,文氣轉拘束,不能宏放也。」

④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六章:「 彭總 親切地說話,讓 陳興允 拘束的感覺消失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