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括苍古道

括苍古道是连接温(州)处(州)两地的主要通道,瓯江流域通往京城的要道,始建于唐末宋初,括苍古道北接仙(仙都)缙(缙云)古道,从缙云东渡镇樊庄开始,一直到丽水市岩泉村为止,绵延横亘50华里。据传筑于唐末宋初,当时的左迁处州司马、大书法家李邕提议于此地兴建道路。李邕提议后,商人冯大杲具体实施建造计划。[1]

目录

传说故事

“高机与吴三春”的故事,被温州、处州的人们视为比“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感人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高机是温州平阳人,吴三春则是龙泉人。他们经过千辛万苦,最后在桃花岭上相遇,至真的爱情和美丽的桃花相互映衬,凄美绝伦。陈玮君先生根据民间唱词《高机与吴三春》改写的小说《瓯江怨》中,对括苍古道和桃花岭就有很精彩的描写。

人文故事

括苍古道历史悠久、典故众多。明宣德年间(1426-1435),在刘山铺驿站,发生过温州知府何文渊“却金”的真实故事,被温、处两地百姓传为美谈,为颂扬何公美德,将刘山铺改名为却金馆,现已成为丽水市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清道光年间,却金馆村民陈登朝在其父逝世后守墓三年,附近村民深为感动,官府闻知请旨建坊,黄帝下旨在却金馆村口修建“孝子坊”,以励孝道,该牌坊保存至今[2]

古道古迹

桃花岭

桃花岭又称冯公岭,地势险要。光绪《缙云志》载:桃花岭系“善士冯大杲所凿”。桃花岭中的桃花洞关隘是古道过客歇息之处,周围建有官邸、僧房、庙宇,通道筑有古拱门,明、清代有驻兵把守。桃花岭古道的路旁,有一座300多太平天国志士战死的合葬大墓,该墓由于没有保护,已破损厉害。在大墓过去不远处,立着一块缙云与丽水界碑。在桃花洞亭左侧内,是一座新修的崇景寺,寺内立有很多块石碑,内房墙上写有很多古诗,记载着桃花岭那曾经辉煌过的历史。在桃花洞另一头,洞门已坦然无存。桃花岭保留最好的古道是洞前有100多米长2米多宽的用块石砌成的路,可惜路边看不到传说中桃花盛开的那种美景,新栽的桃树由于缺乏管理,也已是残花败柳。

却金馆村

却金馆村原来叫刘山铺,有民间旅店,宋代时这里设了刘山驿站,从这条通京大道上过往的官员商贾,在此歇脚住宿。古道上自然是车马行人不绝,热闹非凡。到了明朝宣德年间,在这里发生了“却金”一事,人们才把这里叫作却金馆的。

公元1430年,江西广昌人何文渊出任温州知府。在职六年间,他勤政爱民,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1436年,当他任满进京任职时,却因无足够的路费坐轿骑马,只好身穿便服背上行囊悄悄地步行出发了。温州百姓知道此事后,纷纷筹集礼金,永嘉县丞于建还让儿子带领五县百姓的代表,抄小路日夜兼程追来,到了刘山驿站,总算赶上了。不料,何文渊坚决不收礼金,百姓代表岂肯罢休?无奈,何文渊只好将礼金放在驿站,次日一早悄悄离开。

古道发展

1934年金温公路通车后,岭上再无远道过客。

近几年来高速公路,铁路的建成,括苍古道这一条充满了历史故事的官道就更加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古道沿线的一些历史文物年久失修,已经破损,有些路段也已坍塌或被泥石流掩埋,一些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也随着年长老人的过世而被遗忘和失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休闲旅游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自驾游、徒步游的兴起和网络宣传的发展,使越来越多人了解到括苍古道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 “驴友”前来重走括苍古道。

括苍古道留下了很多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的诗词故事。特别括苍古道上却金馆村的廉政文化和孝子文化,为后人敬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