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橋鎮
拱橋鎮1951年屬拱橋、高山、羅山、上界4鄉,1957年合為拱橋鄉,1961年設拱橋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位於漳平市境西南部,東與桂林街道毗鄰、南與永福鎮相連、西與新羅區接壤、北與西園鎮交界,距市區14公里,距國家4A級景區龍崆洞14公里,系革命老根據地。鎮域面積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738畝,林地面積133526畝。
拱橋鎮轄8個行政村44個自然村,共2723戶9122人,有13個支部439名黨員。2019年全鎮財政總收入4451.35萬元,增長率達34.7%;工農業總產值12.81億元,增長率12.66%。[1]
目錄
地理信息
拱橋鎮位於漳平市西南部,境內地形多樣,東南和西北面山巒聳峙,土壤類型繁多,山地土壤以酸性岩黃紅壤,黃壤為主,稻田以黃泥田和灰泥田為主。境內水系以拱橋鎮(又稱新安溪)為主,支流縱橫交錯,水力資源豐富,水質清淨,是城區居民飲用水的主要水源。拱橋以煤炭、石灰石及水能資源豐富著稱。其中:石灰石儲量3000萬噸,煤炭儲量1500萬噸,水能2.5萬千瓦。另已探明或發現的礦產有:石墨、石英石、鎢、錳、鉛鋅、高嶺土等。拱橋鎮境內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自然景點多,八閩名勝龍洞(龍崆洞)就在後壠自然村,適宜建立生態環境旅遊區。
歷史規模
古稱新安社,屬永福里。1951年屬拱橋、高山、羅山、上界4鄉,1957年合為拱橋鄉,1961年設拱橋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1997年,面積106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拱橋、梧地、岩高、羅山、下界、上界、高山、隔頂8個村委會。
地理氣候
境內地形多樣,東南和西北面山巒聳峙,屬博平嶺山脈中低山地帶,海拔202.2米。土壤類型繁多,山地土壤以酸性岩黃紅壤、黃壤為主,稻田以黃泥田和灰泥田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熱濕潤,年平均氣溫19.2℃,年平均降雨量1560毫米。
自然資源
拱橋溪從永福流入貫穿全鄉,坑壟峽谷交錯,水力資源豐富。拱橋以煤炭、石灰石及水能資源豐富著稱。
其中,石灰石儲量3000萬噸,煤炭儲量1500萬噸,水能2.5萬千瓦。隔頂、岩高等處石灰石、石墨蘊藏豐富。另已探明或發現的礦產有:石英石、鎢、錳、鉛鋅、高嶺土等。[2]
旅遊資源
拱橋鎮境內生態環境保護良好,自然景點多。八閩名勝龍洞(龍崆洞)就在後壠自然村,怪石嶙峋,千姿百態,為旅遊勝地。
經濟發展
到2005年,該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工農業總產值(現行價)1703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909萬元,農業總產值4127萬元;該鎮財政收入575.06萬元,其中地方級收入21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94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429萬元,其中累計引進市外資金2811萬元。到2007年,全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工農業總產值(現行價)30379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4460萬元,農業總產值5919萬元;該鎮全口徑財政收入870.18萬元,其中鎮級財政收入390.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64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29萬元,其中累計引進市外資金3624萬元。
工作措施
做好"三農"工作。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二是依法管理林業,合理利用資源。三是加快山地綜合開發,發展規模經營。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是健全各項制度,強化服務意識。二是依託資源開發,強化資源管理。三是實施"旅遊興鎮"戰略,發展生態旅遊。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完善路網建設建設,增強經濟發展活力。二是實施"五通"工程,改善農村生活條件。三是推進鎮村建設進程,改善鎮村容貌。
基礎設施
拱橋鎮在發展交通、通訊、能源等方面為發展經濟打下基礎。鋪設好溪仔口至梧地水泥路面,完成梧地至拱橋碎石路面,大大改善了拱橋至城區路面狀況,打通了岩高村至永福鎮蓋德洋斷頭路,縮短到永福運距近一半。已完成了村村通電話工程,建立手機數字機的基站。利用新安溪、黃固溪的水能資源,建成了拱橋、下界、岩高電站,解決了工業、用電問題。
農業建設
拱橋鎮全鎮現有耕地面積6689畝,其中水田6341畝,旱地348畝,人均耕地面積0.73畝;2001年全鎮農業總產值2263萬元(按1990年不變價格計算),其中:農業產值1634萬元,林業282萬元,牧業327萬元,漁業1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元。
2001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3125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10458畝,糧食總產量4700噸。全鎮林業用地12.6萬畝,占全鎮土地面積85.1%,其中毛竹面積2.5萬畝,年產毛竹15萬根,林木蓄積量10立方米。
企業發展
拱橋鎮礦產資源分布點多面廣,儲量大,礦種繁多齊全。企業主要圍繞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的開發,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拱橋有三個水泥廠(拱橋、僑聯、新安水泥廠),三個水電站(岩高、下界、拱橋水電站)三個石灰石礦(羅山、高山、央坑石灰石礦),五個煤礦(中界、後壠、石佳山、石坂坑、 頭煤礦),一個石英石礦(拱橋村),一個石灰生產企業(隔頂聯興石灰廠),一個活性炭廠(上界村),以及即將投產投資規模1200萬元的岩高水電有限公司。
發展目標
主要經濟指標:2010年拱橋鎮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現行價)達28629萬元,比2005年增加11593萬元,增長68.05%,其中工業產值達23000萬元,比2005年增長78.17%。財政收入達969.01萬元,比2005年增加393.95萬元,增長68.51%。
其中:地方級收入345.59萬元,比2005年增加131.01萬元,增長61.0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566元,比2005年增加1872元,增長50.67%。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2010年全鎮人口控制在1萬人以內。
公路改造
由於漳平市拱橋鎮上界村後壠自然村路段路況較差,到龍崆洞旅遊景區,路難走、車難行,要繞道新羅區雁石鎮而行,路遠、坡陡、彎急,使許多遊客望而生畏。為充分發揮拱橋鎮的旅遊資源,打造"生態休閒拱橋"品牌,構建漳平"北有九鵬溪,南有新安溪"的旅遊休閒業格局,拱橋鎮黨委、政府決定克服重重困難,實施後壠至龍崆洞景區公路水泥硬化工程。該公路按省道山嶺重丘三級路標準進行改造,轄區內長4.5公里,總投資約450萬元。改造完成後,漳平至龍崆洞景區僅26公里,比繞道新羅區雁石鎮縮短50公里以上,到龍崆洞的遊客將更多從漳平市拱橋鎮經過,這將有利於發展拱橋鎮旅遊經濟。
龍崆洞硿風景區位於漳平市拱橋鎮後坑自然村,屬喀斯特地貌,形成於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經海洋三次地殼運動和間歇演變而成。四周群山環抱,蒼松挺拔,修竹成林,雲海飄渺,是原野型溶洞山林風景區。為龍崆洞深2000餘米,最高處50米,有上中下三層,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水,景物奇異,空氣清新。進入洞內,有一前洞,可納五十餘人,宛如休息廳。進入三仙門後,石床、石象、古猴、石鷹、石蛇、石蛙等景觀,玲瓏滿目,令人目不暇接。其中最大的是觀音洞,洞景開闊,可納千人,一尊鐘乳石觀音,婷婷立於石壁之上,右有白須齊胸的太上老君,左有揚 的石馬,後有煉丹爐和水簾洞及長達300餘米的地下河.主洞中央兩牛臥於一汪清水之中,層層梯田,形成一幅秀麗的農家景色。龍崆洞大同套小洞,迂迴曲折,變化無窮,除主洞外還有16個分洞:布帆洞、鍾洞、龍傘洞、田螺洞、冬瓜洞、蛇洞、玉石洞等。洞內鍾乳懸掛,千姿百態,玲瓏剔透。洞洞相通,撲朔迷離,是個天然的大迷宮。 洞外還有龍井、龍蛋石、龍鬚瀑、睡獅岩,龍潭湖等景觀。洞中還有一條地下暗河清澈見底,水質甘甜,流出龍崆洞匯入龍潭湖。
龍崆洞是福建省罕見的天然石灰岩溶洞,許多專家考察後,稱龍崆洞為華東第一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