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指數化政策是一個專用術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目錄

名詞解釋

通貨膨脹會引起收入分配的變動,例如,通貨膨脹會使實際工資下降,從而利潤增加和實際納稅額增加。指數化政策就是為了消除通貨膨脹的這種影響,以有利於總供給和整個經濟的穩定。指數化政策是指按通貨膨脹指數來調整有關變量的名義價格,以便使其實際值保持不變。

指數化政策的形式

(一)利率指數化。

即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名義利率,以保持實際利率不變。即在債務契約中規定名義利率自動按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這樣,就可以使通貨膨脹不會對正常的債務活動與住房投資這類長期投資產生不利的影響。

此外,銀行存款利率也要按通貨膨脹率進行調整,以保護儲戶的利益,既便於銀行吸引存款,也有利於儲戶進行儲蓄的積極性。

利率作為資本的價格可以使資本這種資源得到最優配置,通貨膨脹會使利率受到扭曲,從而會導致資源配置失誤。對利率實行指數化則可以消除這種失誤,因此,這種指數化政策得到了廣泛採用。

(二)工資指數化。

根據通貨膨脹率來調整貨幣工資,把貨幣工資增長率與物價上漲率聯繫在一起,使它們同比例變動。這種做法一般稱為「生活費用調整」。具體做法是在工資合同中增加「自動調整條款」,規定按通貨膨脹率自動地調整貨幣工資標準。在美國最早是1948年通用汽車公司與工會之間達到這一協議,以後逐漸廣泛採用。在現實中,這種調整有完全性調整——即完全按通貨膨脹率調整貨幣工資,也有部分調整。部分調整有兩種形式:一種稱為「閥」(threshold),即規定一個臨界點,超過這一點再調整。這就是說,通貨膨脹率低時貨幣工資仍不變,只有通貨膨脹達到一定程度,才會調整。另一種形式稱為「頂」(cap),即對工資調整的幅度有一個限制,這就是說,無論通貨膨脹為多少,每年貨幣工資的增加幅度不得超過某一數值。

此外,對退休金、養老金、失業補助、貧困補助等社會保險與福利支出也實行類似的指數化。

這種工資指數化的作用在於抵消通貨膨脹對人們生活水平和實際收入的影響,使人們的生活水平不致於通貨膨脹而下降。同時,也可以減少人們對通貨膨脹的恐懼心理,抵消通貨膨脹預期對經濟的不利作用。此外,還可以促進工資合同的長期化,有利於勞動關係的穩定。這些對經濟和社會安定都有積極作用。

但是,工資指數化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在許多情況下是用局部補償的作法,使由於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無法完全得到補償,而且,貨幣工資的調整一般總落後於通貨膨脹,再加上有一些非工會會員工人和中小企業工人往往得不到保護,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工人都能享受工資指數化的好處。此外,工資指數化還有可能導致「工資——物價螺旋式上升」,從而加劇通貨膨脹。當通貨膨脹在較長時期內得不到治理,生產又不能迅速增長的情況下,根據通貨膨脹來調整工資就會加劇通貨膨脹。這就說明了,對工資指數化要持謹慎的態度。

(三)稅收指數化。

指按通貨膨脹率來調整納稅的起征點和稅率等級。例如,假定原來起征點為500元,當通貨膨脹率為10%時,就可以把起征點改為550元。稅率等級也可以按通貨膨脹率相應地進行調整。

這樣做的好處是制止政府放縱通貨膨脹的行為,使政府採用積極的反通貨膨脹政策。但這種措施的實施是相當困難的。因為稅收指數化相當複雜,涉及到稅收制度等問題,而且要政府自己限制自己的行為也是不易的。

以上各種指數化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通貨幣膨脹對經濟的消極影響,有利於社會穩定,但由於實施起來較為困難,特別是加劇通貨膨脹的危險,因此,如何根據不同情況來採用指數化政策仍然是值得研究的,也有一些經濟學家對這種政策持否定意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