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振興區(黎都公園)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振興區是遼寧省[1]丹東市的中心區,位於市境南部,東臨鴨綠江與朝鮮隔江相望。是丹東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商貿、旅遊的中心。全區總面積209.41平方千米,總人口42.45萬人(2009年),轄10個街道、3個鎮:頭道橋街道、站前街道、臨江街道、六道溝街道、帽盔山街道、纖維街道、永昌街道、花園街道、江海街道、西城街道、浪頭鎮、安民鎮、湯池鎮,共有51個社區、31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帽盔山街道錦山大街320號。

其中:直管9個街道、1個鎮,49個社區、14個行政村,面積109.76平方千米,人口37.24萬人;邊境經濟合作區代管江海街道、浪頭鎮、安民鎮,共有2個社區、17個行政村,面積99.65平方千米,人口5.21萬人。

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花園河、白房河、五道溝河流經境內。沈丹鐵路過境。名勝古蹟有錦江山公園、鴨綠江公園、國門公園、青年湖公園和遼東解放紀念塔、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目錄

歷史沿革

清光緒二年(1876)為安東縣地,1938年設大和、旭日、中興3區,1945年劃為中央、鎮江、中興3個區,1947年劃為中央、鎮興2區,1956年中央區併入鎮興區,1965年鎮興區更名為振興區。

1997年,振興區面積17平方千米,人口30.4萬人。轄六道溝、頭道橋、纖維、臨江、站前、帽盔山6個街道。

1999年,遼寧省政府(遼政[1999]252號)批准:將東港市安民鎮和振安區浪頭鎮、花園辦事處劃歸振興區,調整後的振興區轄站前、頭道橋、永昌、臨江、帽盔山、六道溝、纖維、花園8個街道辦事處及浪頭、安民2個鎮,總面積80平方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區總人口386370人,其中: 頭道橋街道 41340人、 站前街道 31519人、 臨江街道 48014人、 六道溝街道 36601人、 帽盔山街道 39007人、 纖維街道 42225人、 永昌街道 37280人、 花園街道 33665人、 浪頭鎮 58698人、 安民鎮 18021人。

2007年2月2日,遼寧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丹東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遼政[2007]22號):同意將東港市前陽鎮的海龍村(整建制)、勝利村(部分)、新安村(部分)、平安村(部分)、友好村(部分)、安康村(部分)及大東港區域總計31.8平方千米劃入丹東市振興區安民鎮。具體行政區劃界線走向為:以海龍村與新江村的村界為振興區和東港市的界線起點,延伸至海龍村與勝利村在浪東路的交匯點,沿浪東路交匯點向大東港方向延伸至新港路(北起浪東路南至鴨綠江大道的規劃路,全長3350米),沿新港路延伸至鴨綠江大道,沿灘涂和海域延伸至大東港,大東港區域以疏港路和規劃鐵路為界,直線延伸至大東溝河以東。區劃調整後,振興區行政區域面積111.68平方千米【應該是125.42平方千米】。

2008年5月14日,遼寧省政府《關於同意設立丹東市振興區江海街道辦事處的批覆》(遼政[2008]79號):同意設立振興區江海街道辦事處,轄原安民鎮海龍、安康、新友、勝利4個村,行政區域面積31.8平方千米,實行街道管村體制。區劃調整後,振興區安民鎮轄7個村,行政區域面積29.23平方千米。江海街道辦事處人口1.2萬人,由邊境經濟合作區代為管轄。

2008年8月14日,經遼寧省政府(遼政[2008]143號)文件批准,丹東市對振興區浪頭鎮、安民鎮和東港市湯池鎮的部分行政區划進行調整,即以浪東路為軸線,將振興區浪頭鎮和安民鎮在浪東路以南的行政區域,以村為單位劃歸浪頭鎮管轄;在浪東路以北的行政區域,以村為單位劃歸安民鎮管轄。將東港市湯池鎮的接梨樹村(包括丹東機場)劃入振興區安民鎮管轄。具體內容如下:1.將振興區浪頭鎮的中和村、瓦房村、濱江村和東港市湯池鎮的接梨樹村(接梨樹村包括丹東機場,人口0.35萬人,面積12.32平方千米)劃歸振興區安民鎮管轄。調整後安民鎮轄群英村、西安民村、金板村、金安村、中和村、瓦房村、濱江村、接梨樹村共8個村,人口5.17萬人,面積42.11平方千米。2.將振興區安民鎮的北安民村、東安民村、文斌村劃歸振興區浪頭鎮管轄。調整後浪頭鎮轄浪頭村、順天村、忠傑村、文安村、北安民村、東安民村、文斌村共7個村,人口2.73萬人,面積33.14平方千米。調整後,振興區總面積137.74平方千米,人口48.05萬人。轄花園、頭道橋、站前、臨江、永昌、六道溝、帽盔山、纖維、江海9個街道,浪頭、安民2個鎮,21個行政村、51個社區。

2009年2月20日,丹東市政府正式下發了《關於同意設立振興區西城街道辦事處的批覆》(丹政[2009]31號),設立西城街道辦事處,轄濱江村和瓦房村,人口3.01萬人,面積7.4平方千米。

視頻

振興區 相關視頻

振興區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振興區國慶第十二屆「美麗家園「藝術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