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輓詩》是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學家陳普作品之一。其鑄刻漏壺為世界最早鐘錶之雛形。

陳普成年後,潛心探研朱熹理學。宋咸淳末,聞會稽韓冀甫倡道浙東,其學以朱熹理學為宗,遂往游其門。經數年刻苦磨礪,終精通經史,學識超群,名聞閩浙。

輓詩

目錄

作者簡介

陳普(1244~1315年)字尚德,號懼齋,世稱石堂先生。生於寧德二十都石堂(今屬虎貝鄉文峰村)。家貧,勵志發奮,苦讀不輟。飽覽四書五經,初通儒家經典。

陳普不但精心教學,輔導學生成才,而且還博覽群書,精研數理。在仁豐書院期間,他反覆鑽研聚銅鑄刻漏壺,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終於在第三個春天裡成功"應時升降,纖毫無爽。"當時福建布政司曾下令府城依此鑄造,放在福州譙樓(即鼓樓)報時[1]

千古唱和

在虎貝鄉文峰村、梅鶴村一帶,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廊橋,曾經演繹過一段朱熹和陳普的"千古唱和"。話說,當年朱熹在古田杉洋創辦蘭田書院時,一夏日晌,午路過石堂頓覺得口渴,看到離橋百餘米之處有一泉眼,於是下去喝了幾口,那泉水居然有墨香味,他意識到"後數十年,此中大儒誕生。"頓時詩意大發,在路過在建的廊橋時,看到木匠並不在,遺有一墨斗和竹筆,便在一橫樑上提詩"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寫罷,朱熹便離開,後木匠師傅以為是什么小孩在此塗鴉,於是拿起刨刀刨了許久,因為墨跡已經滲入木頭,故只能將它安裝上。因此,當時人們就叫它"沉字橋"。

陳普少年家貧,勤奮好學,聰明過人;五歲在田間見白鷺群飛而過,作《詠白鷺》雲:"我在這邊坐,爾在那邊歇,青天無片雲,飛下數點雪"。其師聽後,稱讚不已。十二歲通曉四書五經。夏日與書友同游沉字橋,見橋亭橫樑題有:"紫陽詩讖石堂名彰千古"的上聯而無下聯,低頭思索片刻,便揮毫題對:"玄帝位尊金厥壽永萬年"。筆力遒勁,對仗工整。陳普沒有想到,此舉成就了他和朱熹的"千古唱和",陳普由此聲名遠揚。後來陳普聽聞蘇州大儒韓翼甫(韓是河北趙州人氏,輔廣的學生,輔廣是朱熹的門生)在浙東崇德書院授課,陳普求學心切,過了一年即往崇德書院深造。從此陳普便成為朱熹的三傳弟子。經過多年的刻苦磨礪,他終於精通經史,名聞閩浙[2]

視頻

輓詩 相關視頻

書法欣賞 行書 陳普《詠白鷺》我在這邊坐 爾在那裡歇
走進朱熹與理學

參考文獻

  1. 陳普,新浪博客,2007-12-10
  2. 【游·蕉城】尋訪一個大儒的不朽傳奇——陳普,搜狐,2016-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