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鲸船
捕鲸船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录
名词解释
捕鲸船(whaler)是一种专门用于捕鲸、加工鲸鱼的专用船。
捕鲸船一般是一艘由蒸汽或柴油驱动的船只、船上装有鱼叉枪,也有诸如帆船或蒸汽驱动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船舶以及现代浮式工厂或工厂船等船只。还有一些将这两种结合起来的船只,如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宽吻捕鲸船,以及现代捕鲸船。
历史发展
在1613年至1638年之间,捕鲸船的船员为了控制吐斯伯根鲸鱼渔业而进行小规模冲突。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捕鲸船主通常用大炮武装船只,使船只能够保护自己免受海盗的威胁,而在战争时期捕鲸船也是私人的。在1793年的法国革命战争爆发时,英国私人人员捕获了几艘法国的捕鲸船,其中包括Necker和Deux Amis和Anne,荷兰私人捕获了Port de Paix和Penn。当时许多法国的捕鲸船转移到美国,而美国在英法战争中是中立的。
有些捕鲸船还携带信件,授权他们在机会出现的情况下攻占敌方的船只。 1793年7月,武装冲突的英国利物浦,利用20枪夺取了法国捕鲸船Chardon。然而,Chardon的船员成功地重新夺回了他们的船只。
1793年,一艘武装的英国捕鲸船在瓦尔维斯湾捕获了法国的捕鲸船Hébé。
在1812年的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夺取了两艘捕鲸船,Essex Junior和Seringapatam,并将其用作军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挪威和后来的英国皇家海军雇用了一批捕鲸船,用于扫雷、搜救以及反潜战等各种功能,归类为捕鲸船的十艘联合舰只在战争中被击沉。
中国于17-19世纪末在广东沿海曾捕杀进港湾的鲸。1953年该省惠阳沃头港进行过沿岸捕鲸。1955年和1958年旅大水产公司分别在黄海北部试捕小鰛鲸,长须鲸成功。1963年12月用自行设计建造的“元龙号”捕鲸船试生产,1978年停止作业。台湾省1957年开始捕鲸。1981年中国完全停止了捕鲸。
组成及特点
捕鲸船是进行捕鲸作业的专用渔船。
船型尖瘦,航速较高,主机功率较大,回转性和机动性良好,首部高昂、尾部较低,耐波性好。设有捕鲸炮,以及探鲸仪、测向仪和鲸示踪器等专用仪器。一般不设冷藏和加工设备,将鲸运到鲸工船或基地处理。排水量约数百吨,最大航速可达20节左右,自持力1-2月。
可分为近海船和远洋船两类。近海船一般为几十至300总吨;远洋船为500~800总吨。
因大型鲸游速可达14节(每小时26公里)以上,船速一般不低于14节,快的达18节左右。回转性能良好,噪声较小。为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猎捕和提高捕鲸炮的命中率,船有较好的大倾角稳性﹐纵摇及横摇应力较小。一般为单甲板型。甲板上装有捕鲸绞机和成对的带缆柱,舷墙板上开有成对的曳鲸孔,用于拖曳渔获物。机舱位于中后部,驾驶室设于中前部,驾驶室前端设有桅杆,上有瞭望指挥台,供观察鲸的动向和指挥猎捕用。船首设捕鲸炮台,炮台上装有捕鲸炮,有效射程为50~60米。
由于鲸资源严重衰退,世界上已很少建造捕鲸船。
资源保护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鲸类资源, 有关国家曾于1931年在日内瓦签署了捕鲸条约,但直至1937年才达成捕鲸基本协定。1946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捕鲸会议,由15国政府签署了国际捕鲸公约,1948年7月条约生效 。1949 年又在伦敦召开了第1届国际捕鲸委员会(IWC)会议,此后每年召开一次。讨论修订捕鲸法规、规定受保护鲸的种类等 。受保护鲸种除北极鲸、露脊鲸、灰鲸外,又增加了蓝鲸、座头鲸 、长须鲸和鳁鲸。1979年第31届国际捕鲸委员会会议决定无限期禁止捕鲸工船在南极作业,并将印度洋划为保护区。1982年第34届国际捕鲸委员会又通过决议,在1986年度捕鲸季节过后暂时终止商业性捕鲸 。中国于1980 年9月在国际捕鲸公约上签字。国际捕鲸委员会已有38个成员国。
日本在2007年重新开始捕鲸活动,(参见词条:日本捕鲸业)捕杀范围在日本周边及南极地区。国际社会对此表示谴责。日本已经停止对濒危物种--座头鲸的捕杀,但是,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町村信孝的话来说,“日本为了科学研究进行的捕鲸活动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 ↑ 楔形文字发现后,明明300年没人能看懂,后来为何突然被破译了?,搜狐,2022-10-03
- ↑ 啥是丁头字?圣书字?腓尼基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字母?还是西奈体?,搜狐,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