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損耗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目錄

名詞解釋

當你打開家裡的Wi-Fi,掏出手機上網時,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離無線路由器越近,上網速度越快;離得越遠,上網速度越慢。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呀,這是因為無線信號在空氣中傳播的時候損耗了。傳播距離越遠,損耗越大。

如果你打開一個手電筒,向遠方照射過去,你會發現光照射的距離沒多遠,而且越近的地方越亮,越遠的地方越暗。這同樣也是因為光在空氣中傳播的時候損耗了。 同樣的,光信號在光纖中傳播時,也存在損耗的現象

損耗(sǔn hào),一般指損失,受損失或耗費的意思。在信號專業中指信號電平或強度的減少,通常用分貝表示。也指沒有實際用途的功率耗散。

影響

我們為什麼要關心光纖通信中的損耗呢?損耗會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呢?

損耗可能導致光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出現誤碼,影響傳輸質量。同時,損耗將影響光信號能夠傳輸的距離。

原因

首先,讓我們回到歷史上的一天,那時候,人們還在探索光纖通信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前進……

在1961-1970年,人們主要研究利用大氣傳輸光信號,實踐證明,由於受到氣候環境的嚴重影響,無法實現正常的通信。在人們考慮的其它傳輸介質中,用石英玻璃材料製成的光導纖維即光纖來傳輸光信號成為研究的重點。但是當時普通石英玻璃材料的損耗非常高(1000 dB/km),傳輸距離很有限。1966年7月,英國標準電信研究所的英藉華人高錕(K.C.Kao)博士和霍克哈姆(G.A.HocKham)博士根據介質波導理論指出:光纖的高損耗並不是其本身固有的,而是由材料中所含的雜質引起的。並預言如果降低材料中的雜質含量,可使得光纖的損耗降至20 dB/km,甚至更小。1970年,美國康寧(Corning)玻璃有限公司成功地研製了損耗為20 dB/km的低損耗石英光纖,這使得光纖完全能勝任作為傳輸光波的傳輸媒介,也開闢了光纖通信的新紀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