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據是一個漢字,讀作jū/jù,本意是指手靠着、椅靠着,也指占有、占據。該文字在《史記·陳涉世家》和《資治通鑑·唐紀》等文獻均有記載。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據

讀音; jū jù

部首; 扌

筆畫數; 11畫

筆畫順序; 橫豎鈎提橫折橫撇橫豎豎橫折橫

鄭碼編碼; DXEJ

unicode代碼; 636E

GBK代碼; BEDD

86,98五筆; rndg

繁體; 據

讀音; English:to occupy, take possession of; a base

吳語:ciu3

粵語:geoi3 客家話:[海陸豐腔] gi3 gi5 [客語拼音字彙] gi4 [陸豐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台灣四縣腔] gi3 gi5 [梅州腔] gi3 [沙頭角腔] gi3 [寶安腔] gi3

形近字:椐

釋義

動詞(jù) 形聲,本義:手靠着;椅靠着。

1、同本義

據,杖持也。--《說文》

馮幾據杖。--《戰國策·燕策》

據軾低頭。--《莊子·盜跖

乃免胄下馬,據胡床處分。--《梁書· 韋放傳》

2、安;定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則據天下之安。--《黃石公三略》

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史記》

3、占有、占據

乃入據陳。--《史記·陳涉世家》

據其柵。--《資治通鑑·唐紀》

據而有之。--《資治通鑑》

悉為逆據。--《廣東軍務記》

4、割據

孫劉二氏,割有交益,魏武撥亂,擁據函夏--《三都賦》序

武帝以侯瑱擁據江州 ,命文育討之,仍除南豫州 刺史,率兵襲盆城 。--《南史·周文育傳》

5、依靠、憑藉

不可以據。--《詩·邶風·柏舟》

神必據我。--《左傳·僖公五年》

誠據其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北據漢沔。--《三國志·諸葛亮傳》

向後據地。--《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6、根據

據於德。--《論語》

據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商君書·更法》

7、按着

稽首據掌致諸地。--《禮記·玉藻》。注:"以左手覆按右手也。"

8、又如:據經(依據經典);據亂(據亂世之史);據常(根據常理);據依(依據);據古(尊依古道)

9、又如:據鞍(跨鞍。後用以指年老而壯志不減);據凡(占據要位);據重(占據要位);據竊(竊據,非法占據)

名詞(jù) 1.證據,憑證。如:立此為據;字據;據證(證據)

2.古西域的長度單位。相當於晉代的十里。

據(jū) 拮据(形):經濟境況不好, 缺少錢,境況窘迫 :手頭~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據 ·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8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音居。《說文》戟挶也。《詩·豳風箋》韓詩云:口足為事曰拮据。

又《集韻》《韻會》《正韻》$居御切,音據。手病也。

又與據通。《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據,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注》據,今據字,猶位也,處也。

又《酷吏傳贊》趙禹據法守正。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據以驕騖。《注》張揖雲:據,直項也。

(據)《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御切,音鋸。《說文》杖持也。《論語》據於德。

又《廣韻》依也。《易·困卦》困於石,據於蒺藜。《詩·邶風》亦有兄弟,不可以據。《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注》據猶安也。

又引也,援也。《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

又按也。《禮·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老子·道德經》猛獸不據。《注》以爪按拏曰據。

又拒守也。《史記·趙奢傳》先據北山上者勝。

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據成。

又《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記注》訖逆切,音戟。《呂后紀》見物如蒼犬,據高后掖。

又葉求於切,音蘧。《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 通作據。見據字注。

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據

⧢挶也。從手居聲。九魚切

(據 jù)杖持也。從手豦聲。居御切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