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時通考
《授時通考》,中國清代的官修農書。乾隆二年 (1737)鄂爾泰等奉命編撰,歷時5載完成,是一部大型的全國性的整體農書。取傳統的統治者 「教授民時」的意思,題名 《授時通考》。由張廷玉等50餘人,從經史中輯錄3 000多條,所引用的書籍達427種之多。原有武英殿刻本和翻刻本,後來又有富文書局、上海實業研究社的石印本。1956年有中華書局的排印本。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天時、土宜、谷種、功作、勸課、蓄聚、農余、蠶桑等。「天時」指農家四季作業,融入田家月令; 「土宜」分為辨方、物土、田制、水利等項;「谷種」為作物栽培各論,「功作」包括從墾耕到收藏全生產過程的操作技術;「勸課」記敘封建國家關於農業的政令;「蓄聚」列載倉儲、備荒等制度;「農余」指大田生產以外的各項作業,如栽種果蔬、飼養畜禽等;「桑蠶」除記載植桑養蠶外,還附帶記敘木棉、麻、葛、蕉、桐等,稱為 「桑余」。其體例結構雖沿襲過去的大型農書,但又有以下特點: 1. 將天時、地利及勸課(政治督導)提到新的高度成為主題,而生產知識退到從屬的地位; 2. 「農余」及 「桑余」的提出,標誌着其農學體系是以種植業,特別是以糧食生產為主導的思想; 3. 刪除食品加工、烹調、以及屯賤賣貴的商業行為,體現了以供應衣食資料為原則的農業範疇的劃分; 4. 書中收輯了康、雍、乾三朝大量詔令及御製詩文,並錄了 《御製耕織圖》,意在宣告聖上是一貫關心農事的,體現了欽定農書的特點。此書因是欽定官撰,通過詔旨廣為宣揚,在國內外流傳很廣。其體裁嚴謹,徵引周詳,又附有內廷畫家繪製的插圖,作為農史文獻有一定參考價值。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以一部著作,或一篇論文、作品為一條詞目;古籍[1]中個別篇章,習慣上認為有特殊意義的,也獨立設目。一部著作[2]一般只在一卷出現。少數著作是幾個學科不可缺少的,在有關各卷互見。互見條目用(參見第 頁)註明。
視頻
授時通考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國古籍和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的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6-07-26
- ↑ 專著和論文哪個含金量高,搜狐,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