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掌参,植株高15-45厘米。块茎卵圆形或长圆形,长约1厘米。生于海拔1200-3400米的山坡草地、山脚沟边或山坡栎树林下。

目录

性味归经

甘、微苦,凉、微寒、性平。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病后体弱,咳嗽,白带,跌打损伤,淤血肿痛。 [1]

用法用量

1~3钱,水煎服,也可作散剂或泡酒内服。

形状特征

地生草本。 植株高20-60厘米。块茎椭圆形,长1-3.5厘米,肉质,下部掌状分裂,裂片细长。茎直立,圆柱形,基部具2-3枚筒状鞘,其上具4-5枚叶,上部具1至数枚苞片状小叶。 叶片线状披针形、狭长圆形或带形,长5.5-15厘米,宽1-2(-2.5)厘米,先端渐尖或稍钝,基部收狭成抱茎的鞘。

总状花序具多数密生的花,圆柱形,长5.5-15厘米;花苞片披针形,直立伸展,先端长渐尖成尾状,长于或等长于花;子房纺锤形,顶部稍弧曲,连花梗长约8毫米;花粉红色,罕为粉白色;中萼片宽椭圆形或宽卵状椭圆形,长3.5-5毫米,宽3-4毫米,先端急尖,略呈兜状,具3脉;侧萼片斜卵形,反折,边缘向外卷,较中萼片稍长或几等长,先端急尖,具3脉,前面的1条脉常具支脉;花瓣直立,斜卵状三角形,与中萼片等长,与侧萼片近等宽,边缘具细锯齿,先端急尖,具3脉,前面的1条脉常具支脉,与中萼片相靠;唇瓣向前伸展,宽倒卵形,长4-5毫米,前部3裂,中裂片较侧裂片大,三角形,先端钝或急尖;距细而长,狭圆筒形,下垂,长约1厘米,稍向前弯,向末端略增粗或略渐狭,长于子房;花粉团卵球形,具细长的柄和粘盘,粘盘线状披针形。花期6-8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65~4700米的山坡林下、草地或砾石滩草丛中。 手参地下根浅,性偏阴,耐寒,稍耐水渍。喜掺合细沙的草炭土,腐殖质土和肥沃的山地黑土,稍耐碱。手参能耐-30℃严寒。

地理分布

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西部至北部、 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察隅)。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西伯利亚至欧洲一些国家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实用付方

外伤疼痛: 手参3钱,水煎服。

咳血,衄血,便血: 手参3钱,研末,开水冲服。

病后体虚: 手参6钱,酒半斤泡7天,每日两次,每次10~20毫升。

==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