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掌葉大黃

中文名稱:掌葉大黃

拉丁學名:Rheum palmatum L.

所屬國家: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科:蓼科

屬:大黃屬

種:掌葉大黃

掌葉大黃又叫葵葉大黃北大黃珠莫薩等,是一種分布在我國甘肅四川青海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等省區的中藥材。相較於我們熟知的大黃而言,掌葉大黃的主要功效在於瀉熱通便,尤其是對於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等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目錄

信息

別 稱:葵葉大黃、北大黃、珠莫薩

門:被子植物門

界:植物界

族:酸模族

目:蓼目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科:酸模亞科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分布區域:甘肅、四川、青海、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等省區。

簡介

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蓼科,大黃屬高大粗壯草本植物,高可達2米,粗壯木質根狀莖。莖直立中空,葉片長寬近相等,基部近心形,葉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狀毛,葉柄粗壯,圓柱狀,與葉片近等長,托葉鞘大,內光滑,外粗糙。圓錐花序,花小, 通常紫紅色,有時黃白色;花梗關節位於中部以下;花被片外輪較窄,內輪較大,寬橢圓形到近圓形,雄蕊不外露,與花絲基部粘連;子房菱狀寬卵形,果實矩圓狀橢圓形到矩圓形,種子寬卵形,棕黑色。6月開花,8月結果。

根及根莖可入藥。具有瀉熱通便功效,用於胃腸實熱積滯、大便秘結、腹部脹滿、疼痛拒按,甚至高熱不退、神昏譫語,如大承氣湯;或脾陽不足之冷積便秘,如溫脾湯。

形態特徵

高大粗壯草本,高1.5-2米,根及根狀莖粗壯木質。

莖直立中空,葉片長寬近相等,長達40-60厘米,有時長稍大於寬,頂端窄漸尖或窄急尖,基部近心形,通常成掌狀半5裂,每一大裂片又分為近羽狀的窄三角形小裂片,基出脈多為5條,葉上面粗糙到具乳突狀毛,下面及邊緣密被短毛;葉柄粗壯,圓柱狀,與葉片近等長,密被銹乳突狀毛;莖生葉向上漸小,柄亦漸短;托葉鞘大,長達15厘米,內面光滑,外表粗糙。

大型圓錐花序,分枝較聚攏,密被粗糙短毛;花小, 通常為紫紅色,有時黃白色;花梗長2-2.5毫米,關節位於中部以下;花被片6, 外輪3片較窄小,內輪3片較大,寬橢圓形到近圓形,長1-1.5毫米;雄蕊9, 不外露;花盤薄,與花絲基部粘連;子房菱狀寬卵形,花柱略反曲,柱頭頭狀。

果實矩圓狀橢圓形到矩圓形,長8-9毫米,寬7-7.5毫米,兩端均下凹,翅寬約2.5毫米,縱脈靠近翅的邊緣。種子寬卵形,棕黑色。花期6月,果期8月。果期果序的分枝直而聚攏。[1]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500-4400米山坡或山谷濕地。

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嚴寒,忌高溫。一般種植在海拔1400米以上山區,無霜期120~150天。地下部能安全越冬,5℃時即開始萌芽,生長適宜溫度15~22℃。根系入土較深,宜在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中種植。黏性大、低洼積水地種植易爛根。

地理分布

產甘肅、四川、青海、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等省區。

藥用價值

【性味功能】

中藥味苦,性寒。瀉下導滯,瀉火涼血,行瘀破積,清熱解毒。蒙藥味苦、酸,性涼、糙、稀、動、輕。清熱,解毒,消食,緩瀉,斂瘡。

中藥治腸胃實熱便秘,積滯腹痛,濕熱下痢,黃疸,水腫,牙痛,血熱吐衄,目赤咽痛,血瘀經閉,症瘕積聚,跌打損傷,腸癰腹痛,癰瘡腫毒,燙火傷。

蒙藥治「協日」熱,毒熱,腑熱,消化不良,便秘,經閉,胎衣不下,外傷,瘡瘍癰癤。

【用法和用量】中藥3~12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劑;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患處。入湯劑不宜久煎。

【食用禁忌】中藥胃氣虛弱,腸胃無積滯,孕婦及月經期均應慎用。

【毒性】無毒。

【附方】

①治傷寒陽明腑證,陽邪入里,腸中有燥屎,腹滿痛,譫語,潮熱,手足濈然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全見者,,以此湯下之:掌葉大黃(酒洗)四兩,厚朴(炙,去皮)半斤,枳實(炙)五枚,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納芒硝,更上微火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傷寒論》大承氣湯)

②治大便秘結:掌葉大黃二兩,牽牛頭末五錢。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有厥冷,用酒調三錢,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蜜湯調下,食後微利為度。(《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牽牛丸)

③治熱病狂語及諸黃:掌葉大黃五兩(銼碎,微炒)。搗細羅為散,用臘月雪水五升,煎如膏,每服不計時侯,以冷水調半匙服之。(《聖惠方》雪煎方)

④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里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掌葉大黃一兩,細銼,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再同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分為二服,頓服之,痢止。一服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服芍藥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湯和之,以徹其毒也。(《素問病機保命集》大黃湯)[2]

參考資料

  1. 掌葉大黃的功效與作用,蘋果綠,2017-02-18
  2. 掌葉大黃的功效與作用,蘋果綠,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