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木
掌叶木 |
中文名称:掌叶木 拉丁学名: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evl.) Rehd. 别称:鸭脚板、平舟木、韩德木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无患子目、无患子科 属:掌叶木属 |
掌叶木(学名: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evl.) Rehd.),落叶乔木或灌木,高1-8米,树皮灰色;小枝圆柱形,褐色,无毛,散生圆形皮孔。叶柄长4-11厘米;小叶4或5,薄纸质,椭圆形至倒卵形;小叶柄长1-15毫米。花序长约10厘米,疏散,多花;花梗长2-5毫米,无毛,散生圆形小鳞秕;萼片长椭圆形或略带卵形;花瓣长约9毫米,宽约2毫米,外面被伏贴柔毛;花丝长5-9毫米,除顶部外被疏柔毛。蒴果全长2.2-3.2厘米,其中柄状部分长1-1.5厘米;种子长8-10毫米。花期5月,果期7月。
中国特有物种,分布中国贵州南部和广西西北部。生于海拔500-800米的林中或林缘。掌叶木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其材质坚硬,可作高档家具和建筑材料;种子富含油脂,油清澈,有香味,可食用或作工业用油;其树形优美,叶形奇特,入秋后掌状复叶衬上红色果实,观赏价值高。
目录
信息
学名: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 (Levl.) Rehd.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分布区域:贵州和广西
海拔下限:500米
海拔上限:900米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1-8米,树皮灰色;小枝圆柱形,褐色,无毛,散生圆形皮孔。
叶柄长4-11厘米;小叶4或5,掌状复叶对生,小叶一般为5枚,薄纸质,椭圆形至倒卵形,长3-12厘米,宽1.5-6.5厘米,顶端常尾状骤尖,基部阔楔形,两面无毛,背面散生黑色腺点;侧脉10-12对,拱形,在背面略突起;小叶柄长1-15毫米。
花序长约10厘米,疏散,多花;花梗长2-5毫米,无毛,散生圆形小鳞秕;萼片长椭圆形或略带卵形,长2-3毫米,略钝头,两面被微毛,边缘有缘毛;花瓣长约9毫米,宽约2毫米,外面被伏贴柔毛;花丝长5-9毫米,除顶部外被疏柔毛。
蒴果全长2.2-3.2厘米,其中柄状部分长1-1.5厘米;种子长8-10毫米。花期5月,果期7月。
生长习性
生于石灰岩石山的石沟、洞穴、漏斗及缝隙处,土层浅薄,根系外露以适应水肥分散的喀斯特环境。喜光树种,萌发性强。3至5月开花,10月果熟。
根系发达,常见在裸露的岩石上生长,靠根系深入石缝石隙中吸取养料来维持生存。阳性树种,在林内生长弱,分枝少,枝叶细小,而在空旷处,即使在岩石上,也长得枝粗叶厚。掌叶木从每年3月上旬开始萌动,中旬开始展叶并抽梢,极少数枝在7月中旬抽第2次梢,冬季叶逐渐变黄,12月中旬开始落叶,次年1月上旬叶落完,4月上旬从当年生枝顶端开始出现花蕾,4月下旬花开始开放,5月初为盛花期,5月下旬花全落完。每年一般从枝顶萌发2-3条大小相差不大的新枝,倾斜向上生长。掌叶木从3月中旬开始萌动生长后,迅速抽梢,高生长在4月份的1个月内就基本完成,5月后生长即停止。直径生长4月中旬开始,以后缓慢生长,7月底停止生长。新枝一长出来就粗壮,以后增粗缓慢,随机测一新枝,刚抽出新梢时,直径0.65厘米,到了7月停止生长时为1.1厘米,全年增长0.45厘米。
分布地域
掌叶木分布于中国贵州南部和广西西北部两省接壤的石灰岩地区。生于海拔500-800米的林中或林缘。
掌叶木仅分布在贵州南部的荔波、兴义、安龙、平塘、独山和广西北部的隆林、乐业、东兰、天峨、田林、环江、南丹、田东等地。掌叶木的分布海拔广西为400-800米,贵州为500 -900米,一般都生长在石灰岩山中下部或沟谷边的阔叶林中,或村边、或路旁。有的地方为常见种,但数量很少,呈零星分布,密林中很少见,多生长在疏林或林缘,为中下层树种,林内极少幼苗幼树。
现状
稀有种。因常年采种榨油,破坏严重,加上喀斯特地区的生境特殊,更新困难,濒临灭绝。[1]
保护措施
选适宜地建自然保护区,加强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引种、育苗、造林等研究,以扩大本种资源。[2]
繁殖方式
种子、扦插或压条法繁殖。[3]
价值
掌叶木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其材质坚硬,可作高档家具和建筑材料;种子富含油脂,油清澈,有香味,可食用或作工业用油。
其树形优美,叶形奇特,入秋后掌状复叶衬上红色果实,观赏价值极高。
与无患子科其他植物的羽状复叶不同,它为掌状复叶,其系统位置介于无患子科和七叶树科之间,对研究无患子科的系统发育有十分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