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康熙年間流行哪些精美瓷器?
青花瓷器 |
探訪康熙年間流行哪些精美瓷器?眾所周知,明清瓷器一直是瓷器收藏的主力軍。各個收藏家對於明清瓷器的喜好遠遠超過其他朝代。
其中,清康熙年間的瓷器尤其討人喜歡,歸其原因,也是當時大環境下的政治開明,經濟大發展,從而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制瓷環境。 康熙時代非常注重瓷器的燒制,不論是工藝還是花色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尤其以青花瓷取得的成就最為突出。[1]
下面,讓我們鑑賞下康熙年間流行的那些青花瓷器造型吧。
NO.1 瓶
瓶類瓷器是康熙青花造型中最為豐富的,多用為陳設觀賞
清康熙青花洞石花鳥小筒瓶 高:22cm 口徑:5cm 底徑:6.5cm
此瓶是清初號稱天下一統的「一統瓶」,也叫象腿瓶,備受現今藏家的喜愛,然而市場上仿品很多,有的幾乎以假亂真。
但只要仔細辨認,就能看出其破綻,仿品沒有真品肩部漸收的美感,畫工筆道生硬,線條拘謹,沒有真品胎體糯米狀的胎質,底面跳刀痕明顯,更沒有真品的一線紅露出。這件瓶口沿有棕色醬釉口,可見此器是順治晚期康熙早期作品。
清康熙青花鳳紋長頸瓶高:19cm 口徑:4cm 底徑:6.2cm
康熙盛世,百姓安居樂業,也有閒情逸緻置辦室內的陳設器,使這類插花用的瓶類,不僅宮廷的御用瓷有燒制,民窯瓷也有燒制。
此長頸瓶畫有康熙朝風格的鳳紋、蕉葉和點片狀雲朵做邊飾紋,亮清釉面,淺圈足,底面有釉。器型小巧秀美,頸部有獨特的環狀凸起,整體似小葫蘆瓶,「葫蘆」也有「福祿」吉祥之意。此瓶是康熙時期的民窯製品。
清康熙青花五彩洞石花卉紋梅瓶高:18cm 口徑:5.7cm 足徑:7.6cm
此件梅瓶以釉下青花釉上彩繪製的洞石、蜜蜂、牡丹布滿梅瓶腹面,紅彩深似棗皮,綠彩沉穩,黃彩淡黃,花間的蜜蜂翩翩起舞,整個畫面亮麗耀眼,奪人眼目。
梅瓶短頸,口外翻,豐肩,圓腹,腹下斂,砂底,底中心有釉臍,有旋削痕,砂底與釉的銜接處有一線紅露出,一線紅人們習慣叫它火石紅,實際這一線紅並非火石紅。口沿塗一層淡淡的醬黃釉。梅瓶整體豐滿,是明末清初多見的器型之一。
清康熙青花松竹梅紋膽瓶高:20.6cm 口徑:5.8cm 足徑:6cm
人們常說松象徵長青不老,竹象徵君子之道,梅象徵冰清玉潔,而這三種植物又都以不畏嚴寒著稱,故稱歲寒三友。
此件以松、竹、梅為主體紋飾的青花膽瓶,器型秀美,所畫松、竹、梅圖案構圖疏朗,筆畫流暢。
清康熙青花五彩人物故事梅瓶高:18cm 口徑:5.6cm 底徑:7.5cm
此件青花五彩人物梅瓶上畫的是一幅傳統人物故事「加官進爵」圖。
瓶上的繪畫人物神形兼備,人物神態各異。瓶直口外撇,短頸豐肩,下收到底足。青花發色深藍,用平塗法繪製山石。此件梅瓶彩面保存完好,雖然流傳人間幾百年,仍不減當年的艷麗色彩。
清代各朝燒造的瓷器人物故事中當官的都穿戴明代官服,極少有滿人服飾,只有出口瓷應外國人要求才繪滿人裝束。內銷瓷極少見。
清康熙青花四季花卉方棒槌瓶高:29.5cm 口徑:7cm 底徑:8.5×8.5cm
行里人把這種器型稱作天圓地方瓶。四個主畫面畫了四種花卉:菊花、梅花、荷蓮、牡丹花。
除了荷花的一面都有洞石相佐,不難看出有清早期的繪畫風格特徵。青花料用的是浙青,色澤深藍。我們知道,康熙時期的青花發色有四種:黑藍、淡藍、正藍、翠藍。這件的藍色正是黑藍的一種。有「熙朝古制」青花款。
底面有點狀火石紅,在方框形底面上點狀火石紅呈赤紅色。此方棒槌瓶是一件康熙中期的民窯細路精品瓷。
盤
日常生活用器,中小型居多,早、中、晚期均有燒造。
清康熙青花四魚圖盤高:5.2cm 口徑:28.8cm 底徑:12.5cm
盤敞口,唇邊,兜腹,底面不施釉,糯米胎,圈足,足的內牆高,外牆低。盤內心繪魚藻紋,鯖、鰣、鯉、桂四條魚以鯉為中心,其餘三條魚呈三角形各就其位,有水草充滿其間。青花發色藍中泛紫,沉穩鮮亮,釉面青白。盤的外壁繪兩組竹葉紋略加點綴。
這種魚紋盤備受當今古瓷界民窯器藏家的追捧和青睞。當今市場上這種四魚盤仿品很多,而且仿製比較到位,青花色澤、器型、魚紋的畫法、釉面及胎質都與真品極其相似,使初學者很容易打眼。但只要仔細觀察,還是能找到與真品的不同之處。
清康熙青花錦地開光花卉菱口大盤 高:5.5cm 口徑:38.3cm 足徑:21.8cm
盤 |
這件青花大盤有外國的風格,是件外銷瓷。其整體布局是外國的風格,但其中的錦地與花卉確是中國瓷器紋飾的傳統畫法。有佛手、石榴、壽桃三多紋,牡丹、菊花、茶花、雞冠花都是中國瓷器上多有的花卉品種與形態。
青花發色艷麗高雅,繪畫精巧細膩,多種花卉不拘一格,繪畫技法嫻熟隨意,用筆自然流暢。是用上等浙青料繪製。釉麵粉白,是清康熙中期製品,因為唯有康熙中期是粉白釉,清早、晚期都是亮青釉。圈足是呈泥鰍背狀,胎質硬朗細密,已有微微泛黃的火石紅。
清康熙黃地綠紫龍紋盤(官) 高:2.8cm 口徑:10.8cm 足徑:7cm
此盤黃地與綠紫龍紋都是釉上彩,是在溫度700-800℃條件下二次燒成的。五爪龍的使用明清時期都被朝廷壟斷。五爪龍代表帝王,民間不准用。此盤的龍紋是五爪。
盤底圈足內還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繪畫細膩器型規整,且整體釉面有古舊感,是一件老的器物,是康熙官窯。(官窯器龍紋並非全是五爪,三爪,四爪也有官窯器
尊
鳳尾尊為當時的流行式樣,因其口、足外撇形似鳳尾,故名。它是從花觚演變而來的,線條優美,舒展流暢。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紋鳳尾尊高:43.3cm 口徑:21.6cm 底徑:14.2cm
尊 |
這件青花鳳尾尊是康熙時期的佳作,讓我們能看到古人的寄情山水、潛心丹青、默默耕耘之情懷。
在這件瓷器上,康熙青花瓷的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如用斧劈皴繪畫的山石,遠山近景,用線描繪畫地面、水面,有時代特徵的錦帶祥雲,空中掛着小太陽。器型秀美,紋飾布滿全身,也就是行里人常說的「滿篇」,融壯美與秀美於一身,是康熙時期民窯細路精品瓷
罐
將軍罐,始見明代嘉靖,康熙朝延續順治式樣,高矮大小不等。官民窯均有,但民窯所占數量多,早期口大罐高,晚期口小罐矮。
清康熙青花五彩獅穿牡丹將軍罐 高:49.5cm 口徑:20.5cm 底徑:20.5cm
這件獅穿牡丹青花五彩大罐是清康熙早期的作品。在明末清初時期用獅穿牡丹在瓷器上作畫的多為小罐、小瓶一類,大器上用獅球紋的比較少。而與牡丹相配的多是鳳凰。
這件身高近半米的大彩罐卻一破常規,畫的是獅穿牡丹。仔細觀察此罐在高溫燒制青花時也是畫的鳳紋,在釉上作彩畫時才改畫獅紋的,此罐的獅紋上仍留有鳳紋青花輪廓。
此罐曾經入過土,綠彩已嚴重褪色,成了淺綠色。由於出土多年,罐上使用後的自然劃痕明顯。
清康熙青花鳳穿纏枝牡丹小將軍罐高:23.8cm 口徑:11.3cm 足徑:14.2cm
將軍罐是因其寶珠頂鈕蓋,形狀似將軍盔帽而得名,這種器型最早見於明嘉萬年間,定型於清順治時期,康熙時期大量燒造。
將軍罐被認為是清代的瓷器器型,有青花紋飾的,也有青花五彩、五彩、粉彩的,像這件青花鳳穿牡丹紋將軍罐為多見品種。保存到如今的青花五彩、五彩器確實不多,特別是人物圖案的就更少。
筆筒 |
清康熙五彩共舞人物筆筒高:13.3cm 口徑:9.5cm 底徑:9.5cm
此筆筒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旁若無人雙雙共舞,有情有景。
此筆筒呈圓筒狀,口徑足徑相當,玉璧底,臥足處有釉。畫工精細,人的臉廓、衣飾輪廓線都是筆道纖細、填色準確。
釉麵粉白,釉上彩色艷麗,有年久沉積的舊光澤,蛤蜊光暈明顯。在筆筒的另一面畫的是紅色樹葉款和紅色小方章款,是康熙五彩器的時代特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