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接官亭 (臺南市)

接官亭 (臺南市)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圖片來自台南市中西區公所

基本資料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類別  牌坊

地理位置  臺南市中西區民權路3段143巷7號前

建成年代  大清乾隆42年(1778年)

接官亭位於臺江內海到臺灣府城的第一站,清康熙末、雍正時代的大井頭附近的渡頭,因運河擱淺,西移到南河港安瀾橋附近,為鎮渡頭。是清朝時期臺灣府城的門戶,用於接待清朝官員。位於臺南市中西區的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現存有一石坊、石造鐘樓、石造鼓樓,鐘樓於2016年2月6號地震時倒塌,現已修復。[1]

目录

建築風格

  • 現存的接官亭石坊,為三間四柱二樓歇山重檐式花崗石構造,造型精美,格局高大為本市之冠。
  • 接官亭雖為石製,但細部上仍表現木構特色,中央橫楣上之雙瓣浮雕,次間之仙鶴、鳳凰、麒麟等圖騰也有古意。
  • 四柱前後也有矮石強化結構,並刻上龍花卉圖案。屋頂上除了夔刻有瓦當之外,脊端亦以傳統之鴟尾收頭。
  • 石坊為四柱三間重簷式構造,以花崗岩所建,前額題「鯤維永奠」,背面額題「鰲柱擎天」,柱上雕飾華麗。
  • 南面橫額題「鯤維永奠」,石柱上對聯「疊嶂重洋鞏內外千年鎖鑰,揆文奮武壯東南半壁金湯」。
  • 北面橫額題「鰲柱擎天」,石柱上對聯「萬年聖烈奠南天牛女躔分舜野,一路福星迎北極風雲會際堯衢」。
  • 兩幅對聯皆出自蔣氏手筆。
  • 接官亭石坊為府城四大石坊[2]之一

歷史沿革

  • 清乾隆四年:興建接官亭,初建有三進,分別為大門、官廳、風神廟。
  • 清乾隆四十二年:臺灣府知府蔣元樞重修風神廟,又因接官亭地位為府城門戶,故又建立一石坊於風神廟前,以壯大聲勢。
  • 日大正七年:日本人為了拓寬府城時代大東大西門之間的道路(今民權路),將原官廳之後的建築拆除,原官廳則改作風神廟。
  • 日大正十三年:居民將此官廳重建風神廟。
  • 民國八十四年:古蹟修復,並拆除坊前民宅,重現坊前空曠風貌。修復石造鐘樓、新建石造鼓樓。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臺南市古蹟,何培夫著,民93年
  2.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接官亭
  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接官亭
  1. 台南市中西區接官亭石坊,玩全台灣
  2. 府城四大石坊分別是泮宮坊、接官亭石坊、重道崇文坊蕭氏節孝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