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刘易斯·推孟
推孟0.jpg
出生 (1877-1956)
国籍 美国
职业 心理学家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国籍 主要成就 出生地 出生日期 逝世日期 职业
刘易斯·推孟 美国 比纳量表 美国 1877年 1956年 心理学家

概述

推孟(1877—1956),美国心理学家。生于1877年1月15日,卒于1956年11月21日。1898年在印第安纳州的中心师范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03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05年在马萨诸塞州的克拉克大学获博士学位。除1918~1919年间作为心理学家从军,获少校军衔外,自1910年起到1956年供职于斯坦福大学并授予荣誉教授头衔;1923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曾获美国职业指导协会的优秀奖,美国心理学基金会的杰出心理学家奖;还被几家大学授予名誉博士,是美国和英国一些心理学和教育方面学术团体的会员。推孟一生的心理学研究主要有两大贡献:(1)修订比纳—西蒙量表;(2)进行心理学史上历时最长的纵向研究。前者服务于后者,而且因为前一工作在心理测量学方面有独特建树而使后一工作彪炳史册。


主要事迹

推孟在自传里提到他从小就对那些在某方面不同于常人的人们有深刻的印象,长成后深受进化论的影响,坚信人有个体性,个体性的不同有生物学基础,因而一直对于理解个体差异有着浓厚的理论兴趣。当法国人比纳和西蒙发明了第一个智力量表后,他以为借助于智力测验可以深入研究两个方面的问题:(1)个体之间的先天差异究竟有多大;(2)个体差异在不同的总体中呈现怎样的特定变异模式。为此,

他决定将比纳和西蒙量表修订成一个美国版本,这项工作于1916年完成,产生著名的斯坦福—比纳量表。虽然类似的工作早有戈达德和库尔门先后分别做过,但是由于推孟采用了智商概念作为评估个体智力水平的标准、严格规定了测验编制的标准化程度从而提高了测验的信度,使智力测验能用于高龄组而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遂使“斯坦福—比纳量表”成为公认的最好的智力测验的工具之一。“斯坦福—比纳量表”的编制被评价为美国心理学史上最有争议又最为成功的探险之一;被誉为导致了科学心理学在社会政策领域中的史无前例的应用。

推孟选择了数千名高智商儿童进行追踪研究,历时几十年,在他逝世后,研究继续在进行。这项关于智力出类

拔萃儿童的研究结果表明:(1)天才儿童并不像西方所迷信的那样体弱多病而且容易夭折,事实上情况刚相反;(2)天才儿童的智力优势保持到成人期甚至老年期,因此个体的智商是相当稳定的,当考察的范围扩大到总体智力分布的全域后,智商的稳定性就表现得更明显了;(3)在智力表现水平相差不大的条件下,一些人格特征差异往往对个体间职业成就差异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由此,推孟坚信并宣传个体智力中有很大成份是属于先天的,因而是极其稳定的。正由于此,推孟曾是环境影响论者的主要批评对象。

推孟还在其他方面对美国心理学有重要影响。他投入巨大精力使美国人相信心理学不只是一种理论科学,而且还是一门应用的或实用的科学。他不但修订编制智力测验量表,而且积极促成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采用智力测验来甄别士兵;他还不断呼吁美国心理学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他指出,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不但能造福于人们,而且也有利于赢得人们对心理学研究的支持。他不仅这么说,而且也努力这么做。1936年,推孟与人合作编制了第一个男子气一女子气量表,认为男子气—女子气是比男性—女性更深层的一种心理差异,是产生许多异常行为和婚姻问题的一个根源,为此他还编制过评估婚姻幸福的量表,希望能够推估婚姻的美满程度。

不论推孟的理论研究和实用研究表面上看起来差别有多大,但在讲究定量方法和实验控制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方面是一致的,因此他始终是以一名讲究方法的、进行分析的、追求准确的科学家的身份在搞研究的,是20世纪早期心理学家心目中的科学理想的样板。


比纳量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在1916年修订了比纳—西蒙量表,即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该测验有90个项目,其最大特点是引入智力商数(intelligence quotient,IQ,简称智商)的概念。所谓智商,就是心理年龄(MA)与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 CA)之比,也称比率智商,作为比较人的聪明程度的相对指标。

1937年、1960年推孟对斯坦福—比纳量表曾做过两次修订,1972年在测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1960年修订本重新做了标准化,常模是从更具代表性的新样本中得到的。1960年修订后的斯坦福—比纳量表共有100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被分为20个年龄组。2~5岁儿童每半岁为一组,每组有6个正式项目,一个备用项目;6~14岁每岁为一组,每组也有6个正式项目和一个备用项目。此外还有一个普通成人组和三个不同水平的优秀成人组的项目。

仅以6岁组和10岁组为例,测验包括以下内容。

6岁:

1.词汇:在45个词中正确解释6个。

2.区分:说出两物的不同点。

3.图画补缺:指出画中物体缺少的部分。

4.数概念:从一堆积木中取出需要的块数。

5.类比:类似于“夏天热,冬天……”这样的题目。

6.迷津:用铅笔画出最短通路。

备用:看图讲故事。

10岁:

1.词汇:在45个词汇中正确解释11个。

2.在一个三维的图中数出立方体的数目。

3. 解释抽象词。


4.说明理由:说出一种规则和偏好的理由。

5. 一分钟内说出28个词。

6.复述6位数。

备用:指出一段话中的荒谬之处。

从测试项目可以看出,随儿童年龄增长,测验更加强调言语技能和抽象思维能力。

1960年修订本的一个重大改变是以100为平均数,16为标准差的离差智商代替了比率智商,表示的是个人在一定年龄组内所占的相对位置。现在智力测验所指的智商,都是离差智商。

中国学者陆志韦1924年以1916年的斯坦福—比纳量表为基础修订了《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1936年又与吴天敏进行了第二次修订。1982年,吴天敏再次修订,称为《中国比纳测验》。测验共51个项目,每岁3个项目,适用于2-18岁被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