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揭密:張大千美學之魅

張大千

中文名:張大千

外文名:Chang Dai-Chien

別名:大千居士、下里港人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899年5月10日

逝世日期:1983年4月2日

職業:畫家

畢業院校:京都公平學校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山水畫大家、國畫大師

與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畫派」、潑墨畫家

代表作品:《愛痕湖》《長江萬里圖

四屏大荷花》《八屏西園雅集

張大千(1899-1983)和[[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林風眠一樣,都是繞不開的大師,這些藝術大師性情、才情和命運各不相同,但是共同構成了一部瑰麗燦爛的藝術史。今年是張大千誕辰120周年,研讀傳記《借古開今:張大千的藝術之旅》,無疑能夠深刻領略一代繪畫大師的美學之魅。

這本傳記特別值得推薦之處是,作者馮幼衡教授於1976-1983年期間,擔任張大千的英文秘書,多年和張大千零距離接觸,對他的生活經歷、繪畫風格及藝術主張可謂瞭然於胸。馮幼衡曾就讀台灣大學外文系,並且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系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台灣藝術大學書畫系教授。馮幼衡的文筆細膩洗鍊,對張大千的人格特徵點評恰到好處,對其藝術風格及成就的評論客觀理性。

傳記分為三個部分:張大千的崛起與時代、張大千的青山綠水、張大千的人物畫。毋庸置疑,張大千是中國繪畫史上公認的「全能大師」,而尤以山水畫為人津津樂道。概而言之,張大千的山水畫創作也分為三個時期。

目錄

臨摹學習期

他臨摹水平極高,特別是臨摹石濤和八大山人的作品,很多大收藏家、鑑賞家都難以辨認真偽。38歲前後,張大千在掌握唐宋繪畫名家的筆墨之外,又以「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石濤精神,先後遊歷了黃山華山峨眉山,以造化為師,逐漸形成了利落、靈秀、峻峭、爽利的山水畫風格,運筆勁健、靈秀,有現代藝術的氣象。

山水畫風格成熟期

從1940年赴敦煌到1957年,張大千深受敦煌壁畫的影響,除在皴法、設色上仍然有石濤的影子外,他在創作手法上逐漸出現較多的自家面目,用筆圓潤、簡潔,設色明快、清麗,變厚密蓬勃之風為靈動疏朗之格。並且一改明清文人畫之弊,創作了大量寫生作品,別有自然情趣。

山水畫創作巔峰期

1957年的張大千由於患上眼疾,畫風趨向寫意。此時的他,着重探索山水畫的創新問題,開創了潑墨、潑彩的新畫風,在集傳統之大成之後,走向繪畫創新巔峰階段。縱觀這個階段張大千的山水畫,其構圖新穎,大氣磅礴,不拘一格。在墨色的運用上,他以設色居多,往往多是工筆重彩,大紅大綠,泥金鋪底,燦爛奪目,與一般文人畫崇尚淡雅之風分道揚鑣。

張大千的山水畫創作成就是中國山水畫的高峰,而他的系列中國人物畫,也極具有創造性。他的人物畫多以傳統人物畫法為基礎,同時吸收現代美學思想,造型準確、形象生動。早年,他樂於畫古代仕女,其人物造型削肩清瘦,弱不禁風,有病態之美。但是中年後他畫的仕女圖,大量吸取了唐人的造型、賦色的優點,總體上圓潤俊美、體態豐腴,設色濃麗,筆法嚴謹,線條流暢,給人健康的美感。

傳記書名中的「借古開今」,恰當地表達了張大千的藝術見解。中國繪畫講究傳承古人,作品中要有古意,臨摹是必經通道。但是畫家是有思想的人,在技法上到達一定層次之後,必然開拓創新。張大千在傳承古人繪畫傳統的同時,吸納的藝術表現方式,使其悄無聲息地融入中國繪畫語言之中。當前中國繪畫界,一些年輕的畫家也熱衷於創新,但是其傳統的筆墨功夫令人擔憂。張大千曾經說過:「作畫要怎樣才得精通?先要着手臨摹,觀審名作。不論古今,眼現手臨。」繪畫和其他專業一樣,基礎越厚實,後期的創作就越有底氣。這個簡單的道理悟得越深,藝術之路就能走得更遠。[1]

熱點視頻

藝術日曆:張大千——「五百年來一大千

參考來源

  1. 解密張大千美學之魅, 東方財富網,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