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斯坦
生平简介
1902年1月24日生于西里西亚的戈尔利策,1977年7月26日卒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Oskar Morgenstern 摩根斯特恩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经济学,1935年获教授学衔。
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摩根斯特恩被迫离开维也纳来到美国,1944年加入美国籍。
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教经济学,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后半生,1941年获教授衔。
他很热心于将数学应用于经济学,更广义地说,应用于人类的各种战略问题(不管是商业、战争,还是科学研究),
以便获得最大利益和尽可能地减少损失。
他认为这些原理也同样适用于哪怕简单得象抛掷硬币这样的游戏,因而提出了所谓的对策论(博弈论)。
1944年,他同另一名流亡学者诺伊曼合著了《对策论和经济行为》一书。
获得成就
冯·诺依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Morgenstern),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进入经济学的广阔领域。
1944年奥斯卡·摩根斯特恩与冯·诺依曼合著的巨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的初步形成。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包含了对策论的纯粹数学形式的阐述以及对于实际应用的详细说明。
这篇论文以及所作的与某些经济理论的基本问题的讨论,引起了对经济行为和某些社会学问题的各种不同研究,
时至今日,这已是应用广泛、羽翼日丰的一门数学学科。有些科学家热情颂扬它可能是"20世纪前半期最伟大的科学贡献之一"。
冯·纽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von Neumann-Morgenstern utility function)也称VNM效用函数。
VNM效用函数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 and 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
运用逻辑和数学工具,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
该理论是将个体和群体合而为一的。
后来,阿罗和德布鲁(Arrow and Debreu)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
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范式,
进而构筑起现代微观经济学并由此展开的包括宏观、金融、计量等在内的宏伟而又优美的理论大厦。
如果某个随机变量X以概率Pi取值xi,i=1,2,…,n,而某人在确定地得到xi时的效用为u(xi),那么,该随机变量给他的效用便是:
U(X) = E = P1u(x1) + P2u(x2) + ... + Pnu(xn)
其中,E表示关于随机变量X的期望效用。因此U(X)称为期望效用函数,又叫做冯·诺依曼-摩根斯坦效用函数(VNM函数)。
另外,要说明的是期望效用函数失去了保序性,不具有序数性。
这一函数表示决策人为一局赌博的每种可能的结果所赋予的效用,它说明了决策者对风险的偏好。
这个函数是一个很抽象的函数,一般我们认为雨天穿3件衣服跟晴天穿同样的3件衣服的效用是不一样的,
但是这个效用函数就是抽象的认为两者的效用相等。其实是一种数学思想的一种映射。
部分资料
博弈论是由两位杰出的学者——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在上世纪中期创立的。
冯·诺依曼
约翰·冯·诺伊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是匈牙利天才的数学家,有人甚至称他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脑”。为他赢得“天才”声誉的主要是他在纯粹数学和数学物理学方面的贡献
他的两个“业余爱好”的产物却让他更为大众熟知:一个是计算机(他是现代二进制数字计算机研究理论的创始者);另一个就是博弈论。 对具有博弈性质的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更早。那都是零星的、片断的研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很不系统。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冯·诺伊曼沉醉于研究各种扑克游戏—— —希望找到某种数学结构揭示这些手法的规律。
在诺伊曼看来,“博弈”就是一种冲突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参与者必须作出选择,并对对方的选择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和选择决定了博弈的结果
诺伊曼希望了解博弈中是否总有一种理性的解法,揭示林林总总的各种博弈背后的规律。
当他的研究接近完成时,他意识到这一理论可以应用到经济学、政治学和其他领域中。
奥斯卡·摩根斯坦
1939年,冯·诺伊曼遇到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并与其合作才使博弈论登堂入室,成为一种新的学科。
1944年,诺伊曼与摩根斯坦的《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出版,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作者成功创建了一门新的真正科学—— —经济科学,而且它无疑是正确的”。而这也似乎验证了博弈论在人们头脑中是一个博弈过程。
博弈论说了什么
用专业术语说,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在直接相互作用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平衡的问题。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