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會堂
摩西會堂(英語:Ohel Moshe Synagogue)是中國上海現存的兩座猶太會堂之一[1] ,位於虹口區提籃橋地區的長陽路62號(靠近舟山路口),現亦在原址修建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Shanghai Jewish Refugees Museum)。
目錄
概述
摩西會堂是三層的房子,紅磚斜尖頂,白色的窗欞上有藍色的拱紋,罩着窗頂,然後又向兩頭延開去,點綴成紅牆上的條條藍紋。會堂大敞着鏤花的鐵門將你迎進去。正前方和左側手各有一扇咖啡深色的木門,石拱的門廊,類似巴羅克的風格。左側是通樓上的,而正前方進去就是禮拜堂。整個會堂里靜悄悄的,只有長長的座椅排列有序,靜靜地臥在會堂當中。
背景資料
1937-1941年,大批從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逃出的猶太難民輾轉逃到日本神戶,因日本政府拒絕接納,想去美國、加拿大的猶太難民先後來到了上海。
當時的上海是個非常獨特的城市,是二戰中世界上唯一不用簽證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上海人民把自家大門連同自己的心扉向他們打開,熱情接納並幫助這些背井離鄉的人們重建家園。
當時,曾有兩萬餘名猶太難民居住在虹口地區的長陽路、霍山路、高陽路等地方,摩西會堂成了難民經常聚會的場所,支持着他們的信念,使他們在新環境中迅速振興。他們開設學校、醫院、商店、工廠等,繼續播種着生活的希望,並通過各種有組織的活動堅持反法西斯鬥爭。上海成了他們在遠東最溫暖、最安全的避風港,他們中的一些人在戰爭結束後還逗留了許多年。
這裡曾給過兩萬顛沛流離的猶太人最溫暖的收留,這裡曾見證了中國人特別是上海人的善良和寬容,「摩西會堂」已像「辛德勒」、「瓦倫堡」、「杉原千畝」等一樣,一樣,成了「拯救」與「避難地」的代稱。對全球猶太人來說,「上海」這個單詞被記錄進以色列和猶太人的文化里。二戰後,儘管大批猶太人遷居世界各地,但對上海「摩西會堂」的感念已深深地烙在他們心底[2]。
視頻
摩西會堂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上海著名猶太會堂「摩西會堂」修繕完成開放,福音時報
- ↑ 上海摩西會堂:猶太人東方的「方舟」,基督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