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秉彝
支秉彝,
- 1911年9月出生于江苏,夫人支爱娣教授.是我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田汉 | |
---|---|
逝世 | 1993年(81-82岁) |
国籍 | 中国 |
知名于 | 作品风格独特 |
- 1934年赴德国,先后就读于德城工业大学和莱比锡大学,于1942年毕业。
- 1942年任莱比锡大学讲师、德国蓝旦无线电厂工程师。
- 1944年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 1945年任德国马堡大学中文学院讲师。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谢绝了美国朋友的聘请,怀著爱国之心,与他的夫人支爱娣教授一起,用他的积蓄和岳父的资助购买了一大批对祖国很有用的电工仪器于1946年回国。回国后曾就任中央工业试验所电子室主任,
- 1947年兼任浙江大学电机系教授,
- 1948年兼任同济大学电机系教授,
- 1950年至1951年任上海航务学院无线电系教授。
- 1954年到上海电表厂任副总工程师兼中心实验室主任。
- 1964年起任上海市电工仪器仪表研究所(后改名为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总工程师兼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
目录
为建立中国的计量标准作出了贡献
泰州电工测量仪器专家、信息处理工程专家,汉字编码和汉字信息处理和系统研究的开拓者, 使我国仪表工业在60年代开始走向数字化,进而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参加了我国第一个12年科学技术远景规划的制订工作。 他于1957年对于电表三大关键元件(宝石、轴承、游丝)的质量攻关也积极承担了工作,组织研究了游丝的制造工艺和性能测试设备,制定了质量标准,提高了电表的精度和稳定性,为建立中国的计量标准作出了贡献。 [2]
“见字识码”汉字编码方法的研究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开始进行“见字识码”汉字编码方法的研究,顽强地探索汉字编码方法,经过10年的努力,于1978年获得初步成功。“见字识码”汉字编码方法解决了当时国内外没有圆满解决的汉字输入电子计算机的重大课题,为我国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汉字信息处理,实现资料检索和照相印刷排版自动化开创了新路。这一成果经新闻媒介的报导,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仪器仪表界造就了一批科技骨干
- 1977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 1980年奥林匹亚公司生产出“中文电脑打字机”,率先实现汉字输入电子计算机。
- 1983年当选为上海市第六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三届科协常务委员。
- 1979年以来先后出访西德、日本及香港。
- 1980年起,他先后培养了25名硕士研究生,并选派多名青年科技人员出国深造,为仪器仪表界造就了一批科技骨干。
- 1993年7 月24日逝世,享年83岁。
- 1999年12月31日,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追授“上海仪电杰出员工”称号。
支秉彝录马克思格言以自勉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他经常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在科学技术上虽然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不要多久, 后来者将会笑话我们现在的设想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4]
参考资料
- ↑ 支秉彝博雅文化
- ↑ “支码”之父支秉彝解世界难题 汉字如何编码?科普中国
- ↑ 支秉彝院士简介
- ↑ 我校举办《校友支秉彝的传奇人生》专题讲座泓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