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们国家优秀文明历史的象征,一直沿用至今,一个简单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国人们的聪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目录
名词解释
收益性支出又称收益支出。“资本性支出”的对称。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即收益性支出包括为实现当期生产经营的外购材料支出、工资支出及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支出。企业所缴纳的各项税费,也属于企业收益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之间的区别
1、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费用科目,而资本性支出之间需要转资,计入固定资产科目,以后按使用年限摊销
2、收益性支出是给当期带来效益,一般在一年以内;而资本性支出不仅给当期带来效益,也会给以后经营活动带来效益,一般在一年以上
3、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在财务上核算过程和方法不同
4、收益性支出是企业简单再生产经营环节的支出,具有流动性,形成流动资产或当期费用;而资本性支出是企业扩大再生产支出,具有相对固定性,形成固定资产。
其中,资本性支出是指取得的财产或劳务的效益可以及于多个会计期间所发生的那些支出。因此,这类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先计入资产类科目,然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转入适当的费用科目。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供长期使用的、其经济寿命将经历许多会计期间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都要作为资本性支出。即先将其资本化,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而后随着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效益,在各个会计期间转销为费用。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摊销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标准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标准主要包括支出的效益以及支出的属性两种说法。
“支出的效益”指的是由一项支出的发生而产生经济效益时间的长短。若一项支出的效益长于一个会计期间,则该项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若一项支出的效益仅限于一个会计期间,则此项支出属于收益性支出。这种说法依据的是成本归属理论,即凡资本性支出应对象化为成本,并在其耗用的期间内结转为成本,而收益性支出则应在支出发生的期间确认为费用。这种说法虽然具备理论依据,但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而以“支出的属性”作为标准对支出进行划分,即一项支出符合资产的定义,则属于资本性支出,否则为当期费用,属于收益性支出。在国际惯例中,较多采用“支出的属性”或“未来收益能否流入企业”为界限对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进行划分。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
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指会计核算应严格区分收益性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各期损益的原则。通过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准确计算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
原则中的收益性支出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进行补偿的各项支出,而资本性支出则指受益期超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其目的在于取得本期收益及以后各期收益所发生的支出。
参考文献
- ↑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搜狐,2017-03-27
- ↑ 中国汉字文化,道出人生哲理,搜狐,2016-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