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法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 |
將微型放射源(粒子)植入 腫瘤內或受腫瘤浸潤的 組織中,使腫瘤組織遭受 最大程度的輻射損傷和 破壞,而正常組織不受損傷 或僅受輕微損傷, 以達到治療目的 |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組織間放射性粒子植入(也稱近距離)治療法,是將微型放射源(粒子)植入腫瘤內或受腫瘤浸潤的組織中,包括惡性腫瘤沿淋巴途徑擴散的組織,通過放射性粒子源發出持續低能量的γ射線,使腫瘤組織遭受最大程度的輻射損傷和破壞,而正常組織不受損傷或僅受輕微損傷,以達到治療目的。按粒子植入時間可分為永久性植入法和非永久性植入法。核醫學科醫師應與臨床有關科室醫師合作進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 [1]
目錄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操作名稱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適應證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適應證如下: 1.未經治療的原發腫瘤。 2.需要保留的重要功能性組織或手術將累及重要臟器的腫瘤。 3.拒絕進行根治手術的腫瘤患者。 4.預防腫瘤局部擴散或區域性擴散。 5.轉移性腫瘤或術後孤立轉移灶失去手術價值者。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禁忌證
1.腫瘤質脆,易致大出血者。 2.腫瘤靠近大血管並有感染和潰瘍。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準備
向患者說明治療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方法
對各種不同腫瘤的粒子植入治療有不同的具體方法,首先要明確腫瘤的形態、位置、大小及與鄰近器官、血管的關係,描繪出治療的區域; 其次要確定植入粒子的數量和位置,這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和放射源的活性強度;最後確定粒子植入的方式與方法。常用粒子種植治療有3種方式:模板種植、B超和CT引導下種植、術中種植。
由於粒子種植在三維空間進行,每种放射性粒子物理特性不同,對每種核素需要制定一種特殊的三維治療計劃系統。可根據B超、CT、ECT、MRI等影像檢查獲得的腫瘤圖像,進行模擬粒子種植的空間分布,決定粒子種植數目和靶區及周圍危險器官的劑量分布,指導臨床粒子種植。
操作程序: ①完成治療計劃設計; ②術前麻醉及使用鎮靜劑; ③固定體位及重要器官; ④應用CT、B超、MRI、模擬機觀察腫瘤位置; ⑤用模板固定腫瘤在體表的位置; ⑥消毒、插入植入針,檢查針的位置; ⑦植入粒子; ⑧取出植入針體並消毒包紮; ⑨用透視或超聲檢查粒子數; ⑩檢測工作環境。
放射性粒子植入法注意事項
注意穿刺誤入血管引起組織栓塞;注意誤入放射區域內空腔臟器、吻合口瘺等;注意防止併發症;注意輻射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