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鄉的小學堂(肖平)

故鄉的小學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故鄉的小學堂》中國當代作家肖平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故鄉的小學堂

在粵西,南海之濱,巍峨的南山腳下,有一所不甚起眼的小學堂,一九四九年春季,我曾在故鄉合浦縣公館鎮南山村小學讀初小,六十年的光陰,童年的記憶已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南山小學她曾經在歷史上留下光榮的一頁,鮮紅的印記,在我的心目中,依然留下不可磨滅印記。南山小學的校舍是一座中西合璧,「回」字型的樓房,樓房中央是天井,天井四周種有鮮紅的吊鬃花。它始建於清未民初,當年是祖父出資修建的,父親任該校名譽校長。

一九三九年,廣州和南寧相繼淪陷,那是一個民不聊生,苦難深重的歲月,日本法西斯的鐵蹄蹂躪着祖國的半壁河山,大批難民扶老攜幼,背井離鄉,顛沛流離,逃難到祖國的西南大後方,當時外公與外婆已在早年去世,由於戰亂,母親五兄妹星散,大舅父、大姨媽、母親,從遙遠的廣州市逃難到南山(父親的故鄉),都曾先後在南山小學任教。

抗戰開始後,合浦地下黨組織建立發展很快,公館、白沙等地都有了黨組織,一九四九年二月,公館地區武裝起義後,南山成為地下黨的一個游擊據點,一九四三年,父親安排地下黨的盧傳義等幾位同志在南山小學任教,開展黨的活動,同時將教書育人,從啟蒙教學做起,啟發孩子們抗日救國做人的道理。當年,這所地處窮鄉僻壤的鄉村小學,在那抗日烽火的年代,曾經朝氣蓬勃,充滿生機,響徹着慷慨激昂的抗日救亡的歌聲,因為,這裡孕育着希望,孕育着革命的火種。她曾為祖國的未來育苗播種,締造優秀的人材。作為名譽校長的父親(范汝超烈士)和師長張九匡烈士,在解放前夕,先後為祖國的解放事業英勇捐軀,壯烈犧牲。解放後,曾經是南山小學教師及學生的盧傳義、范先雲、范紹沛等人,分別在自治區科委、柳州市、合浦縣擔任領導職務,這些都為南山小學增添鮮紅的色彩,寫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1]

作者簡介

肖平,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