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之戀(子雋)
作品欣賞
故園之戀
屈指一數,離開故園就要半個世紀了。而對故園的深愛及熱戀,總在心田默默生長,漸漸厚重。
作別了故園,而那些老舊的風情,樹立在牆根的青石,滄桑的古槐,肌膚斑駁的老榆,柔弱的秋花,抑或一件兩件瑣碎的往事,都會成為人生之旅的一種記掛,無論何以遠行,都不會淡忘。
作別故園後的經年里,喜歡獨自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午夜,或者東方發白的黎明,信步遼闊的原野,跨過狹長的河流,去尋找經年裡曾經的美。故園,依舊古香古色,依舊安然如初,依舊深邃與淡定的模樣。每一次對故園的遙望,都是一次心靈的回歸;每一次故土的抵達,都是一次身心的洗禮。那些並非刻意積澱的鄉愁,會越發的厚重,越發的具有不可言傳的味道。
時至五月,故園的一些春花,依然沒有凋謝,仍在似火般熱烈地綻放。此時,夏花也緊跟暮春花兒的身影,把花香瀉在五月。故園的花期長,你前往,就會看到田間的小徑,路畔的花帶,沙石的一隅,不同品種與顏色的花兒已經連接成一條花帶,一直延伸到太行山腳下的深處,讓那些居家養花養草的城裡人,眼前一亮,大開眼界。他們被這花的世界所陶醉,所驚嘆。便不顧一切地拍下這暮春美的瞬間,收藏下這源於大自然的嬌艷。
其實,經年就是涌動着美的溪流。故園的人們,不喜張揚,默默堅守着那一片沃土,那一程山水,把古往歲月里古香古色的美與當下的艷麗之美,融合在平淡的日子裡,讓故園的美不再單調,不再單薄。村東那百畝良田,已經改造成一處坐西朝東的生態園,林蔭茂密,奇花綻放。即便在較遠處,只要聞到漸漸濃郁的花香,這便是進入故園的熱土了。
與生態園隔路相望的七頂山,也早已結束了千年的孤獨,它的腳下,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千畝觀光採摘園,依山傍水,果木成蔭。三月的花事剛過,不同品種的果樹開始掛果,幼果向陽成長,日漸盈碩。麥天一過,果實相繼成熟,一直延續到深秋時節,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前來採摘的遊客。我站在七頂山的頂峰,俯瞰這盤踞在山腳的觀光園,便會由衷地賦予它新的名字:花果山。
渴望與造就美,是故園人代代相傳的品質,他們以繡花的精神,把一磚一石都打造的流光溢彩。隔着公路向北遙望,就可看到一個火熱的場面,掛壁古鎮開發已見雛型。壁掛古鎮的開發,激活了一條古河的沉寂,喚醒了東西走向沉睡的山脈。我想,掛壁古鎮的名字一定是有淵源的,因為古鎮就建在古河兩畔,既不坐底,又不冒頂的山腰,一個「掛」字讓人浮想聯翩。古鎮,一定是旨在還原曾經遠去的沉香,曾經消逝的古色。如果沐浴着蒼茫的夜色,或者佛曉的霞光,去靜靜閱讀古鎮,定會讀到盛「明」與古「清」時代的景象,還原先人生產生活的原始狀況:在山腰建房,於大山植綠,在梯田播種五穀。讓先人的勤勞與智慧、惜山親水的情懷得以敬仰與傳承。
前不久,從朋友圈得知,故園的天機垴隧道已經通車,讓我驚喜不已。五月三日,驅車沿太行高速西南方向行駛一小時車程,當目睹故園的景色,猶如進入多A級景區,人山人海,如織的車流從隧道南口魚貫而入。這條紅色隧道起點是沙河市北川的漸寺村,終點是沙河市南川的陰河溝村,道路全長六點二公里,隧道1660米,內置546平米的國旗和彩色燈帶,絢爛多姿,分外壯觀。
遠遠望去,這條太行公路,宛如一條紅色的紐帶,蜿蜒于山腳之下,把一個個景點串聯起來,形成了一條太行山間閉合式旅遊環線。太行公路的貫通,是一個時代旅遊開發,改善故園生態環境的里程碑。
隨着如織的車流,當蠕動般的穿越紅色隧道後,便進入了另一道美麗的山川,碧波蕩漾的秦王湖水面,依山川而入,看不到湖的邊緣。繼續沿着不大寬敞的彩色油路前行,映入眼前的便是愛情山,九龍峽,紫金山等着名景區。以山川公路為紐帶整合的風景群,讓我們重新認知了風景如畫的故園,也收穫了故園賜予的壯觀與自豪。
走出故園,浪跡四海的遊子,當有人問及故園何處?你一定會面向太行山風景區部落,自豪地說:那就是我的故園。你若願意,我三月帶你賞花事,金秋陪你摘碩果。
作者簡介
子雋,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