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薩戰役
敖德薩戰役 |
中文名稱: 敖德薩戰役 別名: 敖德薩保衛戰 發生時間: 1944年3月26日-1944年4月14日(第二次) 地點: 烏克蘭黑海西北沿岸地區 參戰方: 蘇聯、德國、羅馬尼亞 結果: 第一次蘇聯戰敗;第二次德國戰敗 |
敖德薩戰役(Battle of Odessa)又稱敖德薩保衛戰。軸心國圍攻敖德薩的戰役開始於1941年8月5日,10月14日蘇軍被大量疏散,16日淪陷。而衛國戰爭中的反擊戰則開始於1944年3月26日,結束於1944年4月14日。
蘇德戰爭中,蘇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在烏克蘭第2方面軍和黑海艦隊的配合下,於1944年3月26日-4月14日實施的進攻戰役。[1]
目錄
戰爭背景
羅馬尼亞
1940年,羅馬尼亞軍官揚·安東內斯庫發動政變,建立了獨裁政權。同年10月,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陣營,後來作為德軍的僕從軍,一同參與侵略蘇聯。羅馬尼亞先後派遣22個師投入東線作戰,在兵力上遠勝過其他僕從國如匈牙利、保加利亞甚至三國軸心之一的意大利。蘇德戰爭初期的敖德薩戰役就是以羅軍為主進行的一次攻堅戰,它是羅馬尼亞軍隊在東線發動的最強的一次進攻。
1941年7月27日,希特勒授予安東內斯庫陸軍元帥軍銜,並要求羅馬尼亞軍隊在德軍支援下攻占蘇聯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薩(Odessa),切斷蘇聯通過敖德薩從黑海向烏克蘭輸送兵力和物資的渠道,同時也方便德軍抽出兵力進犯蘇聯腹地。
8月3日,羅軍第4集團軍在司令尼古拉伊·索皮卡中將指揮下橫渡德涅斯特河。羅軍計劃兵分兩路,左翼第3集群(轄羅軍第1、第3、第7步兵師和第2坦克團)負責正面強攻敖德薩,右翼第5集群(轄羅軍第15步兵師、第1裝甲師和第1騎兵旅)負責由敖德薩以南發起側攻。
德國
德軍與烏克蘭第3方面軍對峙的是"A"集團軍群(4月5日起改稱"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為陸軍元帥克萊斯特。4月1日起為陸軍上將費迪南德·舍爾納)所屬德軍第6集團軍和羅軍第3集團軍。兵力對比進攻開始前,蘇軍對德軍所占優勢,人員為1.3:1。火炮和迫擊炮為4:1,坦克和自行火炮為2.7:1。但作戰飛機處於劣勢,為1:1.3。
蘇聯
面對嚴峻形勢,蘇軍大本營下令組建敖德薩防區,統轄紅軍獨立濱海集團軍、黑海艦隊敖德薩基地和民兵部隊,圍繞敖德薩市區修築了由戰壕、碉堡和反坦克炮陣地組成的三道防線。外圍防線距市區25-30公里,全長80公里;中層防線距市區6-8公里,全長30公里;最後的防線即敖德薩市區。蘇軍投入防禦兵力為第25和第95步兵師、第9騎兵師、第421海軍步兵旅(由黑海艦隊水兵組成)、第54步兵團及1個內務團,總共3.5萬人,配以240門火炮和111架飛機。
兵力
蘇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為馬利諾夫斯基大將),下轄:第57集團軍(尼古拉·亞歷山大羅維奇·加根中將)、第37集團軍(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沙羅欣中將)、第46集團軍(瓦西里·瓦西里耶維奇·格拉戈列夫中將)、近衛第8集團軍(崔可夫上將)、第6集團軍(司令為伊萬·季莫費耶維奇·什列明中將)、突擊第5集團軍(司令為維亞切斯拉夫·德米特里耶維奇·茨韋塔耶夫中將)、第28集團軍(司令為阿列克謝·亞歷山德羅維奇·格列奇金中將)、空軍第17集團軍(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蘇傑茨空軍上將)、近衛機械化第4軍、近衛騎兵第4軍、坦克第23軍。黑海艦隊(司令為菲利普·謝爾蓋耶維奇·奧克佳布里斯基海軍中將,1944年4月10日晉升海軍上將)航空兵和艦艇應支援方面軍的進攻。海軍陸戰隊部隊參加奪占各濱海城市和港口的戰鬥行動。
戰爭起因
1940年羅馬尼亞軍官安東尼斯庫發動政變,建立了獨裁政權。同年10月,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陣營,後來作為德軍的僕從軍,一同參與侵略蘇聯。
羅馬尼亞先後派遣22個師投入東線作戰,在兵力上遠勝過其他僕從國如匈牙利和保加利亞甚至三國軸心之一的意大利。
蘇德戰爭初期的敖德薩戰役就是以羅軍為主進行的一次攻堅戰,它是羅馬尼亞軍隊在東線發動的最強的一次進攻。
1941年7月27日,希特勒授予安東尼斯庫陸軍元帥軍銜,並要求羅馬尼亞軍隊在德軍支援下攻占蘇聯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薩(Odessa)。切斷蘇聯通過敖德薩從黑海向烏克蘭輸送兵力和物資的渠道,同時也方便德軍抽出兵力進犯蘇聯腹地。
8月3日,羅軍第4集團軍在司令尼古拉伊·索皮卡中將指揮下橫渡德涅斯特河。羅軍計劃兵分兩路,左翼第3集群(轄羅軍第1、第3、第7步兵師和第2坦克團)負責正面強攻敖德薩。右翼第5集群(轄羅軍第15步兵師、第1裝甲師和第1騎兵旅)負責由敖德薩以南發起側攻。
戰爭結果
從1941年8月8日至10月16日的敖德薩戰役最後以羅軍的勝利告終。德軍藉此切斷了蘇軍從黑海通向烏克蘭的運輸線,並順利地控制了整個烏克蘭。
羅馬尼亞軍隊在這次戰役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8.1萬人(其中17729人陣亡),失蹤11471人(多數被俘)。蘇軍在敖德薩戰役中傷亡4.1萬(其中陣亡16578人)。
羅馬尼亞軍隊參加了1941年克里米亞半島戰役和1942年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同年的高加索戰役,大多充當德軍配角。
值得一提的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面對蘇軍的強大反攻,負責保護德軍側翼的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潰不成軍,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德軍的最終失利。
羅馬尼亞軍隊在戰爭中的重大損失,使其國內民眾怨聲載道,反對安東尼斯庫獨裁統治的呼聲日趨高漲。
1944年8月,轉入反攻的蘇聯紅軍重兵進抵羅馬尼亞東北部。羅馬尼亞共產黨人趁機領導武裝起義,推翻了安東尼斯庫政權。羅馬尼亞轉而加入了反法西斯陣營,羅軍的倒戈也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戰爭評價果
此戰,烏克蘭第3方面軍與烏克蘭第2方面軍協同,重創德軍第6集團軍和羅軍第3集團軍。蘇軍前進180公里,解放了尼古拉耶夫州和敖德薩州,以及蘇聯摩爾達維亞大部。完全解放摩爾達維亞、向羅馬尼亞腹地和巴爾幹推進的條件已經具備。黑海艦隊已有可能將艦隊輕兵力和航空兵轉移到黑海西北水域,從而造成了從海上孤立已遭蘇軍陸上封鎖的德軍克里木集團的威脅。
在濱海方向實施的敖德薩戰役的特點,是陸軍和海軍兵力協同的組織得到了進一步改進。蘇軍許多戰功卓著的部隊和兵團被授予蘇聯勳章,27個部隊和兵團被授予"敖德薩"、11個被授予"尼古拉耶夫"、3個被授予"拉茲傑利納亞"、1個被授予"奧恰科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