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数据管理系统

数据管理系统是用户用以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控制、更新、扩充、传送和其他操作的软件系统。

目录

功能

数据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按照用户的要求,从大量的数据资源中提取有信息价值的数据。例如可以通过检索、排序、合并、转换、汇总等方法获得这些数据。数据管理系统要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定义各种数据的要求形式,二是如何由系统来处理这些要求[1]

对数据的要求可分常规的和特殊的两种。所谓常规要求是用户的日常业务活动经常发生的数据请求,可以事先预料到。例如企业领导要求知道当前企业的职工人数、某种产品的每月生产量等。所谓特殊要求是非常规性的,无法事先预料到的数据请求。例如企业领导想要知道由于某项原材料供应不足,而影响生产,不能按期把产品交付给订货单位的有哪些?应当分别赔偿多少钱?

发展

数据管理是指人们对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传播和利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前,计算机主要是用于数据计算。从当时的硬件来看,外存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没有直接存取设备;从软件看,没有操作系统以及管理数据的软件;从数据看,数据量小,数据无结构,由用户直接管理,数据问缺乏逻辑组织,数据依赖于特定的应用程序,缺乏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出现了磁鼓[2]磁盘等直接存取数据的存储设备。1954年出现了第一台商业数据处理的电子计算机UNIACI,标志着计算机开始应用于以加工数据为主的事务处理阶段。人们得益于计算机惊人的处理速度和大容量的存储能力,从而克服了从大量传统纸张文件中寻找数据的困难,出现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系统,并从此迅速发展起来。

这种数据处理系统是把计算机中的记录进行存取,并可以实现对文件的修改、插入和删除,这就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即给出了记录内各种数据间的关系。但是,文件从整体来看却是无结构的。其数据面向特定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差,且冗余度大,管理和维护的代价也很大。

数据库管理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性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大容量磁盘,存储容量大大增加且价格下降。在此基础上,有可能克服文件系统管理数据的不足,而去满足和解决实际应用中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要求,从而使数据能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这就出现了数据库这样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不再只针对某一特定程序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性,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一定的程序与数据间的独立性,并且实现了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控制。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使数据存储量猛增,用户增加,而且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使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制从围绕以加工数据的程序为中心转向围绕共享数据来进行。这样,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研制和维护,从而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和相容性,并且有可能从企业或组织的全局来利用数据,从而提高了决策可靠性。

视频

数据管理系统 相关视频

数据管理系统
鹰眼空间 地球数据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