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伏波
文伏波,男,1925年8月,湖南省益陽(今桃江)人, 水利工程專家,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中國工程院院士[2]。1948年中央大學工程學院水利工程系畢業。長期從事長江水利水電建設事業,先後參加了荊江分洪工程設計及施工、漢江杜家台分洪工程的設計、漢口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步設計等工程。先後組織編寫《平原地區建閘設計手冊》、 《施工詳圖綱要》 、 《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報告》等多篇總結報告。他的葛洲壩二、三江工程及其水電機組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葛洲壩大江截流設計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葛洲壩大江截流設計獲國家優秀工程金質獎和優秀設計獎
文伏波 | |
---|---|
原文名 | Fubo Wen |
出生 |
1925年8月 湖南省桃江縣 |
國籍 | 中國 |
民族 | 漢族 |
職業 | 水利學專家 |
知名作品 |
《平原地區建閘設計手冊》 《施工詳圖綱要》 |
目錄
人物簡介
1949年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畢業後,參加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簡稱長辦)工作,歷任設計科、水工室、設計室、施工處技術員、工程師、副科長、科長、副處長,兼任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設計核心組組長及現場設計代表組組長,長江葛洲壩工程指揮部設計團參謀長、設計局局長,"長辦"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兼葛洲壩工程設計代表處處長,"長辦"副主任,"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修訂補充報告"項目經理,長江水利委員會技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是中國水利研究會理事、水利經濟研究會高級顧問、三峽工程論證施工專家組專家、三峽工程重大科技研究"七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施工組專家。長期從事水利樞紐工程的設計、施工、質量檢查。先後參與設計荊江分洪工程、漢江杜家台分洪工程,參與丹江口水利樞紐的設計並擔任前方設計負責人,組織領導葛洲壩水利樞紐的設計,為工程設計主要負責人之一。負責編制"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修訂補充報告"。參與主持設計的"葛洲壩大江截流工程"、"二江工程"分別獲1981年、1984年國家優質工程優秀設計金質獎和銀質獎;"葛洲壩二、三江工程及其水電機組"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報告"(1990年修訂)獲1994年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撰有《葛洲壩水利樞紐──三峽的實戰準備工程》、《長江流域規劃編制簡史》等論文和研究報告。任大型水利水電工程技術叢書編委主任。
人物成就
文伏波於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現為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技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湖北省科協常委。先後參加了荊江、漢江、杜家台分洪工程設計與施工,在葛洲壩水利樞紐、漢江丹江口水利樞紐兩項 文伏波工程中,參與了設計建設的全部過程,二江工程分別獲得國家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和銀質獎,葛洲壩二、三江工程及其水電機組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主持撰寫了《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修訂補充報告》,該報告在國務院批轉執行的審查意見中評價為是今後長江流域綜合開發、利用、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活動的基本依據,獲水利部1994年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他為開發長江水利資源奔波40餘年,駐工地長達24年,深入現場解決了各種技術難題。 他身先士卒,身體力行,帶領廣大技術人員為長江水利建設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文伏波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委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水利工程專家文伏波老先生今年度過了80華誕,他從事治江事業也有56年了,從1949年南京解放,作為軍管會的工作人員來到長江水利委員會,他先後參與對治理開發長江具有重要意義的荊江分洪工程、杜家台分洪工程和丹江口、葛洲壩水利樞紐的設計工作以及三峽工程論證及興建過程中的技術諮詢,從長江委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後,主持長江委技術委員會工作,現任長江委科技委員會顧問,為長江水利事業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很大貢獻, 文伏波踏遍大江上下,長江培養了文伏波,文伏波也見證了治江歷程。長江委主任蔡其華將以他為代表的老一輩治江工作者稱為治江事業的開拓者、拓荒者。 貢獻 愛國與治水 --文伏波早年生活的兩條主線 文伏波1925年8月4日生於湖南桃江。桃江位於資水與桃花江交匯處鄰近洞庭湖,是個水窩子,每到汛期,家鄉都時常出現洪水,時常泛濫的洪水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取名 文伏波伏波,不知是否寄託了治水的意願。上高中時,教授地理的魯立剛校長向他們講述了祖國的氣象、水文,以及長江三峽水利資源的豐富和開發的廣闊前景,介紹了中國大西北嚴重缺水的事實,使他聽得如痴如醉,並確定了將水利作為終身選擇的志向。1943年高中畢業,他報考了中央大學和湖南大學,專業都是水利工程,都被錄取,最後他選擇了中央大學。 從1931到1943年,文伏波的小學與中學,正是日本人對中國侵略加重,中華民族飽受苦難的時期。尤其是中學6年,長沙淪陷,學校遷往農村。戰亂歲月,他基本是在遷徙中度過。當時物價飛漲,連米都要家裡僱人推車走240里的山路送來,在學校睡的是地鋪,師生們雖生活清苦,卻同仇敵愾,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學校不僅沒有停辦,還有所加強,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才。文伏波把對敵人的仇恨全部化為讀書的動力。 1944年,日軍悍然發動豫湘桂戰役,一直打到貴州省獨山縣,國民政府一度準備遷往西昌。正在重慶讀大二的文伏波,毅然投筆從戎,參加赴印、緬遠征軍實踐了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諾言,日本投降後,文伏波趕到已遷回南京舊址的中央大學,重續學業。此後三年多,他目睹了國民黨的腐敗無能,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於1948年4月秘密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社,194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此,他放棄了大學最後一個學期的課程。 1949年5月,文伏波以南京軍管會文教委大學專科部秘書身份參與接管國民黨政府主辦的部分大專院校任務,9月,分配到被接管的長江水利工程總局,1950年5月,被求賢若渴的長江委主任林一山選中,調到設在武漢的長江委本部,由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治江生涯。 治江工程的親歷者 文伏波在水利技術設計上的主要成就在他全過程地參與的三大水利工程--荊江分洪工程和丹江口、葛洲壩水利樞紐,在這三大工程中,文伏波與新生的長江委一起成長,長江委成為令世人矚目的流域機構,文伏波成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很幸運,趕上了一 文伏波個又一個水利工程。 荊江分洪工程是長江委大規模運用現代化手段治理長江的第一項工程,它源於林一山提出的以防洪為中心的治江三階段思想,因客觀條件尚不足以控制長江洪水,在常受洪水威脅又堤防薄弱的荊江地區建分蓄洪區是第二階段的重要內容。荊江分洪工程位於荊江南岸,進洪閘建在軟弱沙灘上,設計流量達到7000立方米每秒,遠遠超過了中國國內此前的任何一項分洪工程。當時沒有在平原地區建大規模水閘的經驗,領導設計的是留英歸來的曹樂安教授,他帶領設計科年輕的技術人員廣泛翻閱外國資料,經常開諸葛亮會,交流經驗,組建土壤鑽探隊進行取樣鑽探,在從武漢大學租借的試驗室中進行水工模型和材料試驗。試驗室里模型一次次被衝垮,他們的思想也一次次修正,困擾設計的攔路虎也一個個被解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交出了設計成果。 1952年,工程開工,27歲的文伏波擔任分洪區的控制工程--北閘的施工指揮長任士舜的秘書兼質量檢查組長,與工人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按長江委設計成果建設的分洪工程僅用75天就完成了主體工程施工。 1954年,長江發生全流域性大洪水,荊江分洪工程三次開啟分洪,降低沙市水位接近1米,有效地保證了荊江大堤和武漢市的安全。他參與設計及施工的北閘經受了洪水的考驗。 此後,他又參加了杜家台分洪工程的設計,他們對閘基採用大規模填土預壓以提高承載能力,邊墩採用空箱閘室結構,克服不均勻沉降,以及兩級消能措施,解決了軟弱夾層難題,許多技術都居國內領先地位。在兩項分洪工程竣工後,文伏波協助曹樂安(後任長江委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編制完成了《平原建閘手冊》,這本小冊子在很長時間內成為平原地區水利建設的重要參考書。丹江口水利樞紐是在長江流域興建的第一個高壩大庫,不僅是治理開發漢江的關鍵工程,還為三峽工程做準備,在調水規劃上是南水北調中線的水源,重要性不言自明。文伏波參加了丹江口工程設計的全過程,1958年9月工程開工後,又長駐工地。因工程建於大躍進時期,左的影響不可避免,臨出發前,林一山專門向他交代了三句話,第一,影響質量和安全,且難以補救的,堅決不讓步;第二,影響質量,但事後可以補救的,還是堅持,但可適當讓步;第三,純粹施工方案、方法問題,只要不影響質量,不要多提意見。這三句話,文伏波不僅牢記在心,還經常講述給他的同事和以後駐工地人員,以此成為設計人員處理問題的原則和確保工程質量的方針。為適應民工隊伍土法施工的形勢,文伏波與設計人員一起,提出將壩型由原設計的混凝土輕型大頭壩改為重力壩。結合實際制定開挖處理規程,日夜在現場監督檢查基礎質量,並對施工中發現的大型破碎帶交匯區採用鋼筋混凝土楔形梁處理,儘量做到方便施工。 1962年,丹江口主體工程終因質量事故被迫停工後,文伏波又與同事們一起,夜以繼日地工作,及時完成了大壩混凝土補強設計、以及包括質量事故檢查方法、混凝土架空事故灌漿防裂措施和裂縫修補技術。提出了機械化施工的設計方案。這兩個設計文件,保證了復工以後工程質量按計劃正常施工。 特殊的歷史條件,使文伏波和他的同事們遭受了誤解和攻擊,也磨鍊他們的意志,他們始終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政治熱情,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第一線調查研究,走群眾路線,這種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形成了長江委的一代人風、學風,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徵。文伏波在丹江口工地含辛茹苦12年,直到1970年被湖北省長張體學點名到葛洲壩工程指揮部,一干又是12年。 葛洲壩是在萬里長江是興建的第一座水利樞紐,但在其誕生的第一天,就面臨着三個棘手問題。第一,它在十年動亂中上馬,必然會在左傾影響下急躁冒進,不尊重客觀規律,犯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的錯誤;第二,葛洲壩工程作為三峽工程的反調節水庫,卻先於主體工程匆匆上馬,致使其低壩不得不承擔本應由高壩完成的眾多複雜技術難題;第三,它技術複雜、涉及面廣,各方對它都有不同要求,相互協調將耗去大量精力。 匆匆上馬的葛洲壩工程很快走上了丹江口出現質量事故的老路,而且基本的設計方案尚未拿出,致使工程在一開始就困難重重,於1972年不得不暫時停工。遵照周總理的指示,以林一山為負責人的葛洲壩工程技術委員會成為最重要的決策機構,文伏波被確定為長江委設計主要負責人之一,兼現場設計代表處處長。他與同事們一起,完成了一系列的地質報告、岩基試驗及泥沙問題研究,解決了大江截流、圍堰工程、泄水閘的消能防沖工程、水輪發電機組、大型閘門和啟閉機、南津關航道整治等問題。其中取消過魚建築物、挖除葛洲壩小島、取消大江五孔沖砂閘三項成果最為人所稱道。它們都完全打破了人們的思維慣性,效果卻極其理想,取消魚道節約了大量經費,挖除葛洲壩小島使一系列困擾工程的水力學問題得以解決。而取消大江沖砂閘,硬是在有限的大江內擠出4台12.5萬千瓦的機組,將葛洲壩樞紐的裝機容量由221.5萬千瓦提高了到271.5萬千瓦。 葛洲壩工程是由中國自行設計、自行施工的大型綜合性水利樞紐,它以磅礴的氣勢巍然屹立於萬里長江之上,它的建成,標誌着中國的水利工程技術水平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大江截流工程、二江工程分別獲國家優質工程優秀設計金質獎和銀質獎;葛洲壩二、三江工程及其水電機組獲首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文伏波均為主要獲獎者之一。 文伏波在參加這三大工程設計時,提出了大量的科技創新建議,起到了節約投資、加快進度的作用,但他從不以創新主義者自居,質量與安全始終是他關注的重中之重。他無數次地告誡同事,水利工程事關重大,從來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且只能使用成熟技術。他的所有創新,均經歷了無數的試驗保證,絕不是拿大壩本身作試驗,因此,思維雖新,卻是腳踏實地,這也是長江委從事治江半個多世紀,設計、規劃的工程從未出現大問題的原因。 技術委員會的牽頭人 1986年,文伏波從長江委副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擔任新組建的技術委員會主任,主持《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修訂補充報告》的編制,並參加三峽工程重新論證,任施工專家組專家。 《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是治江的基本規劃,事關流域整體可持續發展大局,長江委是主要編制單位和匯總單位,文伏波又是主要負責人,根據中央提出的十六字方針,組織長江委主要部門及參編兄弟部門的大量人員,歷經數載,對流域資源和經濟發展趨勢做了切實的分析與論述,提出了幹流及19條支流開發等諸多規劃,共經過五次審查,最後濃縮為《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簡要報告》,於1990年6月,成為《水法》頒布後第一個通過國務院審批的大江大河流域規劃。 三峽工程凝聚着長江委幾代人的心血,在職時,文伏波涉及不多,隨着葛洲壩工程的興建,三峽工程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他與同事們從自己參加水利工程的實際工作出發,認識到移民在水利建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廣闊發展前景,向原長江委主任黃友若建議成立專門機構。1983年,長江委庫區規劃設計處成立,成為國內組建最早,實力最強的水庫移民專業隊伍, 1986年,三峽工程進入重新論證階段,文伏波擔任施工專家組專家,綜合各方意見,在工程對外交通上推薦採用建專用公路,輔以水路運輸的方案,為決策者所採納。此後又三峽工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七五計劃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施工專家組專家。至今,雖年事已高,在2004年前仍保持着每年到工地考察四次的習慣。 退居二線後的文伏波時間相對充裕,這也使他有時間對治江事業做整體的技術總結,為此,他以技委會老同志為主,老中青相結合,開展了規模浩大的《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技術叢書》編纂工作,現已完成或即將完成的叢書有16冊,約800萬字。青年時期對地理的興趣此時也有了延伸,他十分重視水利地圖學的重要作用,組織人員完成了《長江流域地圖集》、《長江防洪地圖集》、《長江隱蔽工程建設圖集》等地圖編制工作,為長江委培養了一批專業製圖人才。 在主持技術委員會工作期間,他將技委會的作用定位於諮詢參謀,拾遺補闕,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始終積極主動,只要有機會,他都會積極下工地調研,也要求技委會的老同志下工地,且必須寫出完整的紀要,每篇紀要,他都會認真審閱把關。 尊敬的學者、長者、老師 在文院士80華誕的茶話會上,長江委主任蔡其華指出,文伏波無論是年輕時,還是,無論在順境,還是遭遇挫折,身上都集中體現了老一輩治江工作者志存高遠、堅忍不拔的執着追求,臨淵履薄、戒慎恐懼的責任意識以及勿圖激揚、但求行實的嚴謹作風。他們視質量為生命,樹精品於江河,生命不息,奮鬥不息,為長江委的發展壯大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始終為長江委人所銘記。 他非常關注對年輕人的培養,將自己的經驗體會無私地傳授給年輕人。長江委設計院人才輩出,許多人都得到他的指導,他為在長江委形成一批年紀在四十上下、穩定的專業隊伍而欣喜,又為近幾年出現沒有可以申報院士和大師的突出新人而焦慮。他已進入耄耋之年,卻對年輕人在市場上求生存、謀發展感同身受,為他們出謀劃策。許多年輕人受到他的教誨,將他視為良師益友。 文伏波身材高大,溫文爾雅,舉手投足間充滿學者的風範,在實際工作中,他注重實踐。同樣也注重在實踐中創新與發展理論。數十年來筆耕不輟,完成了大量技術報告和論文,成為第一流的治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