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山(張澤新)
作品欣賞
文化名山
梵淨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淨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行走在梵淨山,鬱鬱蔥蔥的林木山石間,紅牆黃瓦、摩崖石刻乃至一些古老廟宇的斷垣殘壁,無不透露出濃郁的佛教文化氣息。就連那樹頂的光、崖邊的風、溪中的石、階上的路,處處閃現着文化靈魂,讓人塵心盡洗。在梵淨山山麓塑有燃燈古佛、釋迦現在佛、彌勒未來佛三尊佛像,寓意朝拜梵淨山從起步登山之際,即是告別以往,反省過去,登山必須立意生在當下,堅定信念,把握自身,一步一步自己救度自己,山路之艱難更顯娑婆世界多苦多難。梵淨山的登山過程,也告示眾生,過去、現在、未來全在自己腳下的行蹤之中,全在眾生本心之內。這步步佛法,這層層佛理,更顯梵淨山啟迪人生,智慧照人的佛法本意。
封閉的環境讓梵淨山珍藏着最原始、最完整的武陵文化。方圓775.14平方千米的梵淨山,生活着土家、苗、侗、羌、漢等各族人民,民族建築保存完好,民風古樸猶存,民族風情異彩紛呈。這裡的土家族人有「過趕年」跳毛古斯舞的習俗,苗族人通過舉行儺戲、上刀梯、下火海、獅子舞、打花鼓、唱祝酒歌、打鞦韆、武術等民間文藝表演,來歡度「四月八」。羌族人「三月八」要到水邊祭風神,臘月初八要舉辦「臘八會」。梵淨山土家族人的婚嫁程序繁多又極為隆重,要經過放信、訪人家、行聘、訂婚、過禮、光祭、燒香、請庚、哭嫁等過程,猶以「哭嫁」最有特色。土家姑娘的哭嫁是以哭當歌,以哭代笑,哭中有歡,哭中有樂。哭嫁的內容十分豐富,哭爹娘,哭兄嫂,哭弟妹,哭叔姨伯侄、外祖父、祖母、舅舅、舅娘等,無一不哭到位。會哭的土家姑娘真有「哭」的本事,那哭,聲情並茂,字正腔圓,調子有高有低,有緩有急,真可謂聲、情、義、韻四位一體。梵淨山土家、苗族人民喜唱歌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忙時唱,閒時唱,悲亦唱,喜亦唱。無人不唱,無時不唱,有對歌,有盤歌。這裡的人民能歌善舞,擺手舞、花燈歌舞、打鬧歌舞、鼓舞、獅舞,讓人如醉如痴。梵淨山地區是全國儺文化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地區,稱之為「儺的海洋」。在這座海洋中,有兩束浪花格外引人注目,就是土家族的「儺堂戲」和苗族的「儺願戲」。
承惠蒼天,感恩大地。大美梵淨山,歷經億萬年的錘鍊、百千世的修行,才成這季季如詩、山山若畫的人間仙境和教化殿堂,實乃「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不愧為返璞歸真、頤養身心、令人神往的極致之所。
作者簡介
張澤新,中國散文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