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文化管理是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目錄

名詞解釋

文化管理是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質是以人為本,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通過共同價值觀的培育,在系統內部營造一種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使全體成員的身心能夠融入到系統中來,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約束,在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層次,它通過企業文化的培育,來實現文化管理模式的提升,使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共同的行為規範,進而成為「企業人」。當然如果要理解這個概念,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文化。據考證,文化的最早含義是指人類裝飾身體的活動,活動的結果意味着人與原來的狀態相區別,由此引申,文化即實現人的角色轉變。所以人的角色塑造成為文化管理最核心的價值追求。

文化管理的內容

文化管理是目前正在探索和實踐着的管理目標,其內涵是不斷豐富發展的,比如包括如下內容:

①把企業看成有機的、「人的組織」,是培養人性的學校。傳統上把企業看成生產產品的地方,充滿機床設備、物化的東西;而從文化的角度看,企業家在市場經濟中面臨兩種使命,賺取利潤和培養人性,更重要的使命是培養員工的文化素質,增加其對企業價值觀的認同。

②從人性假設來看,企業把員工看成是有血有肉、有着自我價值實現的「文化人」,人人是目的,每一個人的人生經歷都是不可替代的,企業家是這樣,每個員工也是這樣。

③「外圓內方」式管理。外圓指通過文化來實行好的管理,內方指制度的內化,慢慢把制度演變為一種習俗。文化管理很好地詮釋了制度與文化的關係。文化管理尋找的是一種中性的智慧,尋找的是一種中性的管理理念。文化是制度的潤滑劑,再好的制度如果沒有文化的潤滑則難以成為自覺的人格行為,難以內化成為習俗。制度和文化之間是相互塑造的關係。應該借鑑中國古代老子的智慧:無為而治、自我管理。

④重視感情和價值在管理中的運用。以前強調要什麼,不要什麼,感到人是一種很被動的存在;文化管理通過感情、價值觀的滲透,變人的被動為主動。

科學管理與文化管理的本質區別與聯繫

科學管理的實質是以資本為核心,文化管理的實質是以人為本;科學管理的目標是追求資本效益的最大化,文化管理的目標是人的全面發展,在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文化管理是建立科學管理之上的一種管理方式,是通過對科學管理的肯定和否定建立起來的一種管理模式。文化管理同時還包涵了科學管理的一部分合理內容,比如科學的決策機制、嚴格的制度管理、追求最大的工作效率等。

文化管理產生的社會背景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國人從日本二戰後經濟神速發展的奧秘中發現了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後,文化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開始席捲全球。它的產生迎合了社會生活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是人們對管理個性的需求,同時也是從「機會」市場走向「能力」市場的產物。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在文化階段達到新的競爭。中國加入WTO之後,必須與狼共舞,但企業家們認識到,如果沒有狼的體質,必然被狼拖死,而要具備狼的素質,必須提升企業素質,自己也變成狼,甚至比狼還強,才能戰勝狼。這些沒有文化管理的參與都是難以實現的。

總的來說,文化管理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是管理理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迄今為止,管理理論的發展經歷了3個階段:

1.經驗管理——人治、經濟人

所謂經驗管理是指沒有成型的管理規律、成文的管理制度可以遵循,企業完全按照經營者自己的設想,跟着感覺,憑經驗、直覺去管理。所以,在經驗管理條件下,企業的興衰成敗完全取決於經營者的個人素質,這包括決策能力、指揮能力、凝聚人的個人魅力、良好的感覺和直覺。

1769年,英國誕生了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企業,成為人類走向工業社會的標誌。

在此後的漫漫歲月中,與這種小規模家族式的企業相伴隨的是幼稚的市場和科學技術的低水平,這使管理者從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不但完全可以滿足對企業管理的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企業發展的積極推動力。然而,隨着生產力的發展、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及社會化大生產的形成,經驗管理從不適應到逐步成為企業發展的桎梏。

2.科學管理——法治、機械人

在世界上第一家企業誕生142年後的1911年,美國人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書的問世,使企業管理由漫長的經驗管理階段邁進了劃時代的科學管理階段。使依法治廠、依法治企成為可能,使企業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在此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里,科學管理極大地推動了生產效率的提高。泰勒認為,懶惰是所有人的共性,因此,重獎、重罰、金錢刺激是提高員工工作熱情的唯一手段。但泰勒的科學管理重物輕人,僅僅把員工當作工具,對員工採取胡蘿蔔加大棒式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隨着經濟和技術的發展,越來越顯現出其消極的一面。

3.文化管理——文治、價值人

文化管理充分發揮文化覆蓋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現實與歷史的特點,把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地顯示出來。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體共享的理想、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形成的,被個人行為能力集體所接受的共同標準、規範、模式的整合。

流行於20世紀60、70年代的行為科學,雖然未能補充科學管理的不足,然而卻為文化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行為科學將人的需要劃分為生存、安全、社交、自尊、自我實現5個層次,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不斷攀升。正是從這一理論出發,人們認識到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企業管理從重物不重人的科學管理向強調「以人為本」,關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養人,在滿足人的必要物質需要的基礎上,儘量滿足人的精神價值需要的文化管理髮展,是企業管理的必然趨勢。

文化管理的基本特徵

1.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

2.從理性的制度管理和灌輸式的思想教育,到以企業價值觀為導向,由員工來營造一種積極和諧的文化氛圍,來規範和統一企業整體的行為,形成自我約束和自我激勵的力量。

3.傳統的企業管理方式實際上是將企業作為封閉系統,側重於調節企業內部運作機制,而企業文化管理則將企業視為開放系統,來強化企業與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聯繫與調適。

4.是「以人為目的」的管理。

參考文獻